休闲游成都图像记(三十五)
崇州陆游祠
崇州陆游祠毗连罨画池,位于罨画池东南侧,是为纪念爱国诗人陆游而建,它是除陆游的家乡浙江绍兴外,全国唯一一座纪念陆游的专祠。
据介绍,陆游祠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原名“赵陆公祠”,同祀北宋廉吏江源县令赵抃。明末战乱祠毁,于清代重修。民国13年(1924年)因祠破败不堪,遂移到尊经阁侧,改称“二贤祠”,后亦废。1950年赵公祠故址被占用,1982年四川省文化局批准在原址修复此祠,易名为陆游祠。
陆游祠主体建筑为明清时期川西民居格局。全祠由大门、琴鹤桥、夹壁甬道、“梅馨千代”过厅、“香如故堂”序馆、南北厢房、“放翁堂”正殿、梅园、风月轩、信有亭和廊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达2660平方米。祠内陈列陆游著作、手迹及有关文物。陆游在蜀州两任通判期间,写下了200多首诗篇,故祠内随处可见石刻、木刻的陆游诗词。陆游祠被国内专家学者誉为“中华陆游诗歌文化第一祠”。1985年7月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游祠大门
历史上的陆游祠大门开在放翁堂后院的小东街处。重建后的陆游祠大门开在尊经阁后。
陆游祠匾额
由中国著名画家吴作人题写,字体古朴典雅,不愧一代书画大师。
成都市文物保护碑
四川省文物保护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
古银杏
陆游祠门前有两棵3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它见证了陆游祠清初以来的历史。

琴鹤桥(组图)
进入陆游祠大门,有一座仿古石拱小桥,名琴鹤桥。其典故是北宋名臣江源县令赵抃入蜀任职时只带一琴一鹤,表示其清廉的作风。


陆游祠夹壁甬道和“梅馨千代”过厅(组图)
经过琴鹤桥和一条长约50米的夹壁甬道,便来到陆游祠的“梅馨千代”过厅。匾额为四川著名书法家李半黎题写。陆游喜爱梅花,他曾写过“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的诗句。梅花是四君子之一,我国自古有寒梅傲雪,象征壮士铮铮铁骨的精神。“梅馨千代”的意思是赞扬喜爱梅花的陆游其爱国精神永世长存。
香如故堂
穿过“梅馨千代”过厅,有一个院子,院子东端一座单檐式仿古建筑,上挂一匾额,为黑底白字的“ 香如故堂”。题名来自陆游咏梅的词作“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馆内主要陈列有陆游生平简介的文字和图片,是陆游祠的序馆。



放翁堂(组图)
过“香如故堂”,便来到一中式四合院,正房为“放翁堂”,是陆游祠的正殿。陆游号放翁,故取名“放翁堂”。这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陆游在锦州任参议时,因常与范成大等饮酒酬唱,被讥为“恃酒颓放”,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有诗云:“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放翁堂内立有陆游汉白玉站立塑像,呈蹙眉凝思之态,传忧国忧民之神。
治平炉
在四合院中央,陈列有一件古文物“治平炉”。治平炉是一种祭器,铸造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通高78cm,宽18cm,腹径50cm,腿高60cm。兽脚,腿饰饕纹,直圆腹,拱形反沿。民国时期存于当时崇庆县的劝学所,后移至陆游祠内。这是迄今在崇州发现的最大的传世文物。它的年代比陆游在世时还早五六十年。
南厢房
南厢房位于放翁堂南侧,厢房以“追慕先贤”为主题,陈列陆游怀杜甫、诸葛亮的诗歌作品,宋代文房四宝及汉代陶俑等实物。
北厢房
北厢房位于放翁堂北侧,厢房以“千古绝流”为主题,以爱情诗作、诗意画等形式展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
香如故堂背面(放翁堂四合院西面)
风月轩
风月轩在陆游祠放翁堂后院(梅园)南侧。陆游64岁再度罢官回乡,有诗题记曰:“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此轩主要展示陆游与茶、酒、美食之情愫及其晚年学道养生的经历。
陆游手迹碑
风月轩前陈列有陆游《游近村》诗的手迹碑。字体苍劲流畅,是一不可多得的古代名人行草书法作品。诗的内容是:“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泥浅不侵双草屦,身闲常对一棋枰。茆檐蔬饭归来晚,已发城头长短更。”
天降奇石
在风月轩门前墙角处,摆放有一块奇石。相传清末年间,有一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永安场桥头突降一块大石,住在桥旁的两兄弟激烈争抢,死不相让。州官判说:“这乃天降之石”,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应归大家所有,于是将此石放在了衙门口,一直保存至今。可能是一块陨石。
信有亭(吊梅亭)
在梅园有一与长廊相连的重檐六角亭,名“信有亭”,又称吊梅亭。“信有”取名于陆游的《夏日湖上》诗句:“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陆游走南闯北四十多年,亲临不少名山胜迹,面在蜀州两任通判期间,深为蜀州的美景所感叹。他留下的诗词里吟咏蜀州的诗作就达100多篇。“吊梅亭”取名于凭吊喜爱梅花的陆游之亭。
成都崇州陆游祠景观视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