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游仙圣者
游仙圣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23
  • 关注人气: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蜀国都城—杜鹃城遗址寻访

(2012-06-14 14:45:38)
标签:

成都市

郫县

杜鹃城

杜宇

古蜀国

古蜀国都城—杜鹃城遗址寻访

 

    在郫县城北经1公里的崇兴乡鹃城村,有一道南北偏西走向绵亘数百米长的土岭,土岭上长满杂树翠竹,宛如林带。这就是至今有3000年左右的古蜀国杜宇的都城——杜鹃城遗址。

    据古籍记载,古蜀国从蚕丛称帝开始,到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为止,共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开明)五个朝代。其中,杜宇大约在西周末期,在郫县建立了古蜀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都城——杜鹃城。汉代大文学家扬雄在《蜀王本纪》中写道:“杜宇,一名杜主,代鱼凫王蜀,他都于郫,即杜鹃城也。”

    杜宇的故都为什么叫杜鹃城呢?巴蜀民间广泛流传着“杜宇化鹃”,“啼血催春”的哀婉动人的故事;古蜀国国王杜宇,是个贤明能干而又勇敢的国王,他亲自领导蜀族人民向当时遍布成都平原的原始森林进军,杀死了许多毒蛇猛兽,填湖筑田,教民务农,发明了春种秋收的耕作方法,把成都平原改造成了沃野千里、物饶粮丰的国度。他禅位于开明帝后,即隐居西山。死后,仍念念不忘农事,为催促蜀人按时春耕,乃化作杜鹃鸟(亦称布谷鸟、子规鸟),每到春耕时节便昼夜啼叫:“布谷——布谷”,催促人们下田耕作,直叫到嘴角流血不止。前人沿用杜宇化鹃的传说,将他建立的都城叫杜鹃城。北宋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说:“杜宇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杜鹃城之名本此。”

    杜宇在郫县建都后,杜鹃城便成为当时古蜀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而闻名于世。秦灭蜀后,蜀郡太守张仪、张若曾修筑郫城,秦代郫城仍在杜宇建都的“杜鹃城”内。据有关史料记载,郫城是在南朝梁以后才徙于今治的。

    岁月沧桑,昔日繁华的古蜀国都城只幸存这道断残城垣了。据目测,今废城垣长约250米,宽约6—8米,高约3—4米。远眺城垣,竹木葱笼,似一浅丘山林。走近细瞧,城垣全是泥土结构的,偶见夯筑痕迹。站在高处向南了望,高楼林立的郫县县城尽收眼底,城垣外尚有断断续续约3—5米宽的护城河遗迹,有的已填为农田。河中长满杂草,几个农民从河沟中舀积聚的肥水浇灌田地。穿越城垣之上,宛如进入山丘灌木林中,高低不平,枝叶拂面,不易行走。废城垣上住有十多户人家,掩映在竹木林中,荒草丛中葬有不少乱坟,大多是附近村民在近代葬的,未见古墓葬。路遇一位60多岁的老者,他记得城垣南侧,原有一座石牌坊,上镌刻有“古杜鹃城”和“万历”字样。说明石牌坊是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石牌坊大概在五十年代后期被村民拆去修沟渠去了,现还有拆毁的遗迹可寻。

    杜鹃城遗址已于1985年7月被列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立于废城东南头墙基的树林中。

 

(此文曾发表于1996年1月7日《成都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