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1月19日武夷精舍主人,被“千古一帝”称赞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

(2018-01-19 06:09:18)
标签:

武夷精舍主人

“千古一帝”康熙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

紫阳书院、武夷书院

朱熹完成《四书集注》

分类: 旅游

http://p3.pstatp.com/large/593f0002cf80dcb5966d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幼年从学于其父朱松,绍兴十三年,朱松病逝,十四岁的朱熹遵从父命到崇安五夫里。投靠父亲生前好友刘子羽,遂定居武夷山,并从学于刘勉之、刘子翚、胡宪等宿儒名士。朱熹十九岁时考中进士,三年后被朝廷授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薄,从此开始官宦生涯,但他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年,立朝仅四十六天,任“祠官”达二十三年。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被“千古一帝”康熙称赞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http://p3.pstatp.com/large/593c000356b57021b5cc

构筑武夷精舍的缘起应追溯到淳熙五年(1178年)。这一年初秋,朱熹与妹夫刘彦集、隐士刘甫共游武夷时,只见九曲溪旋绕曲折,隐屏峰下云气流动,顿觉耳目一新,因而萌发出"眷焉此家山"和"仙人久相招,授我黄素书,赠我双琼瑶,茅茨几时建,自此遣纷嚣"的建屋初念。经过数年的苦心筹措经营,精舍终于在淳熙十年(1183年)动工,当年就初见规模。

http://p9.pstatp.com/large/593c0003569531522c5e

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时人称之为"武夷之巨观"。

武夷精舍”是朱熹亲自创建的第三个书院,他在这里讲学8年之久。期间,四方学者不远千里,云集武夷,当时的知名学者蔡元定、蔡沈、詹体仁等都曾就学于此。

http://p1.pstatp.com/large/5943000074c165c0c980

“武夷书院”原为南宋理学家朱熹创办的武夷精舍遗址。

http://p3.pstatp.com/large/594100032d75d6dc2b8f

康熙皇帝赐予书院“学达性天”四字,以表彰朱熹和他的书院对理学的贡献,“学达性天”这四个字现在就悬挂在大堂正门的上方。

今天残留的书院遗址是清康熙五十六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

http://p1.pstatp.com/large/593e0000e840fa806002

武夷书院大堂是2003年在原址基础上修复的。

http://p3.pstatp.com/large/59400003678989f2e094

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http://p1.pstatp.com/large/59400003678af39759c8

朱熹逝世之后,武夷精舍备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修建。南宋末,经扩建后改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此后,直到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才改为朱文公祠,奉祀朱熹的神主,并以黄干、蔡元定、刘火仑、真德秀配享祭祀。

http://p3.pstatp.com/large/5943000074ca13d761e4

朱熹讲学的“武夷书院”里,我们也许依稀可寻当年理学大师讲学的胜景。“

http://p1.pstatp.com/large/594000036787170b92ad

武夷书院

http://p1.pstatp.com/large/593f0002cf78f73250fa

绍熙元年(1190年),61岁的朱熹到漳州赴任。朱熹在漳州的全部施政变革,主要体现在正经界、蠲(免)横赋、敦风俗、播儒教和劾奸吏等方面,而正经界则是他全部变革的灵魂。时值当地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行“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亩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但却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绍熙二年(1191年)正月,朱熹长子朱塾卒。闻噩耗后,朱熹无奈以治子丧请祠。

绍熙五年(1194年)八月,朱熹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九月,朱熹于行宫便殿奏事。第一札要宋宁宗正心诚意,第二札要宋宁宗读经穷理,第三、四、五札论潭州善后事宜。十月十四日,朱熹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侂胄的不满。因此,朱熹在朝仅46日,被宋宁宗内批罢去了待制兼侍讲之职。

http://p9.pstatp.com/large/594100032d7f408d4916

朱熹晚年贫病交加,十分凄凉。1200年3月,朱熹含冤而终,享年71岁。冬日11月20日,朱熹被安葬建阳唐石,与夫人刘氏合葬。从四面八方赶来会葬达几千人。

http://p1.pstatp.com/large/593c000356ca3c5908e1

宋代韩元吉曾经写过《武夷精舍记》文章,

http://p1.pstatp.com/large/59400003735ec5814cde

朱熹逝世之后,武夷精舍备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修建。南宋末,经扩建后改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此后,直到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才改为朱文公祠,奉祀朱熹的神主,并以黄干、蔡元定、刘火仑、真德秀配享祭祀。

http://p3.pstatp.com/large/593e0000e86840170960

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http://p1.pstatp.com/large/59420002daa060fbc06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