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就餐吃饭好习惯好好吃饭育儿 |
分类: 养育孩子 |
养成孩子就餐好习惯——孩子的坏习惯都是大人的错1
《孩子的坏习惯都是大人的错》这个题目在心里翻腾好久了,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更让我坚持了这样的想法。每当看到成人们抱怨孩子各种毛病,每当看到成人对小孩子居高临下的指责,我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举一个三岁小侄儿的例子吧,很典型:表妹五月份来我家住了几天,来的时候她很郁闷,因为她觉得儿子有不少坏习惯,他们的纠正常常遭到儿子的强烈反抗。其中,最突出的毛病有三个:
1.吃饭不上桌子,需要大人追着喂饭。
2.到了超市或者小卖部,要买不少零食,特别是垃圾食品,如果大人不同意,就大哭大闹。
3.不刷牙。
关于吃饭不上桌,我一直都觉得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孩子的原因,因为饥饿感是人的本能,了解了表妹家的情况,发现主要是因为大人不忍心孩子少吃或者挨饿,会追着喂,另外就是零食太多。我相信,只要大人的行为和心态调整了,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
调整第一步:大人之间充分沟通了上桌吃饭的重要性。这一步非常的重要,全家意见一定要统一,不过有人唱反调或者不合作,计划几乎失败。(建议:如果家里有确实难以合作的大人,可以在他不在家的那段时间实施调整,等孩子习惯养好了他再回来,相信看到孩子的变化,也会增加这个成人以后合作的信心)
调整第二步:和孩子沟通从前的做法不对,我们一起改正。树立观念:吃饭只能呆在餐桌上,离开餐桌就没有吃的。
让孩子改变习惯,我们并不要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其实孩子很认理,以前他的不好习惯,也是我们陪伴和纵容的。我个人觉得大人的检讨是必要的,因为这表明了大人知错就改的态度和决心。
首先确保实施改变的那几天家里没有零食。开始实施的时候并不顺利,因为侄儿说他不饿,我们在餐桌,他一个人在沙发上玩。他玩他的吧,大人们一定不要动摇,大人要气定神闲,精神愉快的享受吃饭(这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和潜在吸引),不要去太多关注他,不要纠结于他会不会被饿到。饥饿感是每个人的本能,坚信饿了他一定会上桌的。
没有人去关注侄儿,大家开开心心吃自己的,这样没有两顿饭吧,小侄儿终于上桌了(也可以悄悄观察他确实饿了,不时给他个台阶下,把他引到餐桌来)。
孩子来到餐桌的时候,一定要继续保持餐桌的美好气氛。大人切记不要说“哎呀,你看还是上桌了”“你个小孩怎么可能犟过大人”“早来就不会挨饿了”之类的话,而是要鼓励和表扬他的进步,或者淡淡的什么也不说,只关注他需要吃什么,帮助他进入用餐。让孩子爱上饭桌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让饭桌上的气氛保持愉悦
(建议:调整期间1.请花点心思给孩子准备美食,特意准备一些孩子爱吃的食物,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到餐桌。
话题展开一下:1.关于是否可以在餐桌上聊天,我个人是赞同的,因为餐桌是一家人各自忙碌后团聚的好时光,是分享和交流的好机会,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如果担心影响孩子就餐速度,可以参考成都华德福幼儿园的规定:每个人吃完第一碗食物之前不说话,专心吃饭,从第二碗饭开始就可以边吃边聊了。我和幼儿园孩子们一起吃过多次午餐,他们专心吃第一碗,后来愉快地享受边吃边聊的情形真是让人难忘。
2.是否家里可以吃零食,我觉得调整期间零食尽量没有,习惯养成后可以有健康的零食和点心。但是家里要养成只有餐桌才是享用食物的地方这个习惯,吃零食,点心,水果都在餐桌上吃,不要满屋都是食物,也不要随时都有食物,特别是餐前两小时要没有零食。这样减少了大人打扫卫生的负担,也让孩子一到餐桌,就条件反射唾液分泌,胃口大开)
调整第三步:当孩子认识到用餐必须在餐桌上以后,帮助他巩固已养成的习惯。
侄儿上餐桌了,也开始吃饭了(这个时候,是自己吃还是大人喂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一顿饭要专心的吃,要坐在餐凳上,而不是跑来跑去)。他吃了几口,觉得自己不太饿了,就习惯性的又跑开玩去了。我们就温柔的把他引回餐桌,或者抱回来,请他把餐用完。如果他坚持说吃饱了,就表扬他很棒,可以在餐桌前和大家一起用餐了,然后提醒他如果没有吃得够饱,也要等下一餐才有吃的了。尊重他对自己肠胃的感觉,他也需要一点两餐之间饿了的体验才能明白每餐吃饱的重要。
(建议:养成好的就餐习惯,比每顿饭吃了多少要重要得多。调整孩子习惯的开始,请不要太纠结于这顿饭他是否吃饱的细节,相信随着他越来越习惯上餐桌,越来越习惯专心就餐,他最终会学会在餐桌上吃饱的。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大人孩子都受益无穷)
后记:表妹离开我家后,得知侄儿已经每次就餐都主动上餐桌了(真是让人欢欣鼓舞),可是前几天到表妹家,发现还是存在有待完善的问题,侄儿虽然不会让大人追着喂饭,会乖乖到餐桌就餐,但是他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接下来改如何做呢(这也是之前提到步骤的再次实践):
第一步:首先进行成人之间的沟通,充分讨论玩玩具就餐的利弊:虽然大人喂他吃了很多,但是他的注意力还是不在食物上,这对他的消化不利。就餐时不和食物产生连接的,孩子很难爱上就餐,这对他长期的习惯养成不利。
第二步:和孩子沟通以前的做法有问题,让孩子知道餐桌是专心吃饭的地方,不玩玩具。
当我在吃饭的时候对侄儿提出这一点的时候,他很生气,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反抗。说他以前都可以玩玩具吃饭,表妹非常诚恳的给侄儿道歉,说妈妈以前做得不对,现在妈妈知道了,和宝宝一起改。(大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坦然的承认,努力的改正,这对孩子是多好的榜样。如果大人掩饰自己以前的错误,东拉西扯的找借口,只会让孩子混淆真正的是非,从而迷失在大人多变的价值观里)看妈妈的态度坚决,侄儿没有那么气了,但还是很不爽的坐在地上示威。
第三步:大人气定神闲的就餐,餐桌气氛愉悦,不要过多关注孩子,只在他表示需要关注时去回应他。对于他积极的进步要肯定。
很快,侄儿回到了餐桌,我们在一派愉快的气氛的一起就餐。此后几天,侄儿再也没有提出拿玩具上餐桌了。
话题展开一下:1.不要一下子让孩子改太多习惯,这样会挫伤孩子的信心,因为难度很高。纠正就餐习惯的几天,可以把别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就餐好习惯养成了,巩固了,孩子也更有信心和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后,可以进行下一样。不然,短时间内会造成很多对抗,对亲子关系不利,对孩子也压力太大。
2.是否喂孩子吃饭。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远没有让孩子专心面对食物,爱上吃饭重要。孩子爱上吃饭了,他就自然会享受自己吃饭的乐趣(没有爱美食的成人是愿意别人往自己嘴里塞东西的)。但是孩子在养成自己吃饭的开始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在他能力不够时给他一些帮助,比如帮他夹菜平衡蔬菜和肉类,在他又饿又困的时候帮他一下。
再分享一个妈妈的例子,这个妈妈和孩子就吃饭问题斗争很长时间后,终于有一次痛下决心,直接规定只有就餐时间上餐桌才有饭吃,孩子在饿了一天多后开始乖乖吃饭,从此不复发。(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喊饿了,妈妈给他一些开水喝,温柔的陪伴他,但是必须等到下顿饭才有饭吃。我很佩服那个妈妈的坚定,这也许是她成效很快的原因吧!)也许家里没有老人或者心太软的人比较容易实现。
面对孩子不良的习惯,我们大人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的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大人而不是孩子,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不充分,我们不坚定的内心,我们在改正过程中的反复和纠结才是孩子不良习惯迟迟无法改正的关键。在关乎生命,道德和身体的问题上,成人是孩子的引领者,而不是让年幼的孩子牵着我们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