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小学幼小华德福早期教育一年级育儿 |
分类: 养育孩子 |
讲两个例子吧:第一个例子来自于华德福一个老师自身的经历,在她接触华德福教育前,她把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过早智力开发和送入小学,本来她的儿子是一个引领者气质的孩子,但是由于在班上年龄太小,无法发挥其气质特质,就和班级的主流以及班级的真正引领者们有不少的摩擦,小学初期孩子过得非常痛苦。幸亏在华德福学校,不同年级间的孩子有很多机会一起玩,她的儿子就和低年级的孩子玩得比较多,才慢慢的从痛苦中走了出来。
另外一个例子来自于Joan Almon的演讲:小女孩在入学时处于年龄的临界线位置。她的老师和父母都拿不定主意她是不是准备好了去上学,但最后决定送她入一所华德福学校上一年级。很快她就表现出来学习困难,跟不上班。她好像一点都不能专注于自己的学业,老师开始担心她存在学习困难,建议做了测评。测评结果诊断出严重的学习障碍,建议她转入为学习障碍孩子设立的特殊学校。他们认为华德福学校并不能满足她的需要,即便单独辅导也不行。他们同时还建议给孩子提供一种更安静更规律的生活方式,为了做到这些,孩子的父母决定搬家到一做更小的小镇上,在那里他们可以把小一点的孩子送去华德福学校,而把这个女孩送到一所特殊学校去。因为小女孩在一年级学到的东西非常少,所以他们就让她在幼儿园呆了一个春季学期,开心地玩耍了几个月。到了夏天的时候一家人搬家了,他们就怎么样才对这个女孩最好争论了很多次,最终决定在送她去特殊学校之前再送进当地的华德福学校试试。于是,他们就让她上了一年级,看看她能否应付得了。很快就显现出来,这个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习障碍。她很轻松地掌握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而且一直都是一个专心积极的学生,现在已经上了五年级。她唯一的“学习障碍”就是她被过早地放入一年级。
当然,即使孩子被过早的送入小学,他们也并不是都会出现压力过大,或者学习障碍。他们可能只是刚入学的时候情绪不好,慢慢地,状况就开始好转。他们似乎能够应付了,从二年级开始,大多数孩子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是真的没有问题吗?尽管这些孩子似乎适应了学校生活,但实际上他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自在。那种无形的压力下的学习和生活,与力所能及,游刃有余下的学习和生活相比,且不说学习中的乐趣,单是那种从童年开始就深深进入的压力状态,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会很深的影响这这个孩子成人后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例如:缺少幸福感,更易感受到压力,更有抑郁或者焦虑倾向)。
过早的送孩子入小学,也就是让孩子过早的面对智力教育,这对孩子的身体发展,情绪与社会交往发展,头脑智力发展有不良的影响。Joan Almon提到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做过一项这样的研究。当时公立幼儿园正极力推崇尽早学校教育,全国一片热潮,德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转向智力学习之上。幸运的是,有些德国教授决定对这样的教育运动和剩下的那些游戏为主的幼儿园之间做一个对比研究。这项研究采样了50家游戏导向的幼儿园和50家智力学习导向的幼儿园,从两种类型幼儿园分别有一千左右的孩子参加了这次研究。他们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上四年级,结果发现:在研究涉及的各个方面——身体发展,情绪与社会交往发展,头脑智力发展——游戏导向的孩子都远胜过智力导向的孩子。这个研究结果实在是很惊人,所以德国的幼儿园重又转回到以游戏为主。德国的幼儿们比较幸运,在中国,给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似乎是幼儿园的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让孩子过早的进入小学,我们的孩子们,真是在童年最重要的游戏与自由玩耍方面太缺乏了。很多家长就是在这种望子成龙的期许中,确把自己家的小龙小凤过早的折翼了。
是的,孩子是否该入学,家长的决定是否正确,它不只是用入学后孩子成绩是否跟得上这么简单的后果来判断。这是一个孩子要用一生的健康,幸福和成就来验证其后果的事情。我们做为家长的,真的应该全方面的考察自己的孩子,才能做出这重大的决定。
接下来的博文《孩子已准备好上小学一年级吗》,我会试着从华德福的教育理念角度,以及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介绍一下学龄前后儿童的发展和变化,试着通过整理华德福的一年级入学标准,给出一个适龄入学儿童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