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黄丽金2012、5、22
当我选定这个课题时,我思考着,“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这样的课上起来可能会比较沉闷。可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我还是按照教学进度,精心准备了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轨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以下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
1、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课开始,创设让学生算出每组人数,以及全班总人数的生活情境,既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接着创设了“运动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信息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再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解决。在反馈练习时,则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寻找图中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3、体现差异、注重学习过程的扎实、有效。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上,当学生提出“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时,我没有急于让那些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发表高见,而是让同学们通过自己思考、或向同学请教、或邀请老师一起讨论等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解决问题时,我充分让不同的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办法,体现解决同一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的地方,如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规范,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这些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还有待努力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