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的脚步追得上CPI吗?

(2012-03-29 22:08:51)
标签:

人生

生活

幸福

工作

快乐

感悟

cpi

物价

收入

张宁虹

杂谈

分类: 虹的世界

幸福的脚步追得上CPI吗?

前几天下班的路上,有个员工跟过来说她看了我写的一篇文章,她仍然觉得幸福就是想做什么就能做点什么,而不是像她现在这样,想干点啥都要先寻思半天,能不能去做,做不做得好。我笑着说,我觉得最大的幸福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的时候就可以甩手不干。如果想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能遂愿,由满足而带来的幸福感也就没有了。

 

其实我很理解她的想法。作为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工作总是很忙,口袋里的钱总不够花,想要的东西很多却又偏偏没法都得到,捉襟见肘的日子肯定会让幸福感打折扣。不仅是她这样的年轻人,大多数工薪阶层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就连崔永元这样的公众人物也免不了有此类感叹。前些日子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崔永元在接受访问说他月薪过万但仍然不够花,很多人可能不信,但我相信。我们的经济还没有发展到可以闷着头过日子而不用去考虑口袋里有多少钱。

 

崔永元的工资绝对比多数寻常人要多,所以他的口袋言如果瘪了,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共鸣,由此而引发了关于工资和幸福感的思考与讨论。在经济不够景气,通胀颇高的大背景下,工资不够花恐怕是多数人的感叹,有人抱怨CPI飞得太高,跑得太快,有人抱怨工资涨得太慢,收入总跑不过CPI,也人想知道到底拿多少工资才能有足够的幸福感。

 

过去一两年的生活经验告诉大家,工资似乎是跑不过CPI的,但其实上面的那个问题似乎也不难回答,工资当然越多越好,物价当然越低越好,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工资不停地涨而物价不断往下降。如此想法固然好,但它只能是一个想法,工资自然不会没完没了涨,物价也不会毫无节制地噌噌往下掉,经济生活自有它的杠杆在暗中调节,我们左右不了它,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用有限的工资换得一份相对满足的生活,别让幸福感与节节攀升的CPI背道而驰。

 

前些天微博上有个讨论,核心话题是十块钱能做什么。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讨论,我相信同样是对十块钱进行安排,但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规划,不同的规划最终会换回不同的东西,体验不同的感受。今天的十块钱已经微不足道,但十块钱对每个人的生活的作用和影响却仍然不同:有些人觉得十块钱可以干什么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讨论;有人觉得十块钱拿出来当做给服务员的消费都会脸红;有人可以用十块钱买杯饮料;中产阶级可以用十块钱交一小时的停车费;刚毕业的大学生说十块钱可以吃一顿饱饭;也有人说十块钱可以买几斤旧书,山里的孩子们可以看很长时间……

 

微不足道的十块钱,因为有了不同的安排,就有了不同的结果,而不同的结果必然牵引出不同的生活体验,有人拿十块钱做了小费,转头可能就忘了,这辈子都不会想起;有人用十块钱买了旧书报送给山区孩子,很可能就此改变了一个甚至很多个山里孩子的命运;有人用十块钱吃了一顿饱饭,有力气奔波,奔波有了结果,从此改变了生活也未可知。同样是小小的十块钱,因为有了不同的安排和用途,就有了不同的体验,又似乎在很多时候,钱多钱少不是问题的根本,根本在于如何安排或多或少的钱,如何用口袋里现有的钱把想做的事尽可能做好,把能做的事先做了。

 

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CPI通常是勇往直前的。收入始终在跟CPI赛跑,但心不能跟着搀和到这场赛跑中,一旦有了总想跑赢的心思,就总会失望,因为在昂首阔步的CPI面前,个人收入总有体力不支的时候,总有掉队的可能,而自己又左右不了这场早已注定了结果的赛事,与其纠结其中,不如置身赛事之外,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更好。田忌赛马,拼的不是马,而是智慧和态度,早已注定马不如人,如果仍然坚持按部就班地比赛,输是同样注定的唯一结局。

 

当CPI试图让幸福打上折扣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不去想它,转而只想着如何让幸福更加稳固和持久?这就好比口袋里只有十块钱,如果能多点钱更好,但如果只有这么多,就不要总想着如何让钱变多,而是如何用好这十块钱,如何用有限的十块钱把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钱没变多固然可能会让人失望,但做成了一些想做的事,能做的事都做得井井有条,是不是也能多些满足,而少了些抱怨呢?

 

CPI只是个数据,跟数据打交道不是寻常百姓的事,如此头疼的事自有专家学者去研究,我辈寻常百姓,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日子,用有限的钱经营好生活,把自己的家理得顺顺当当,充分享受这份顺当带来的快乐,就多了些幸福,而不必非要去搀和一场力所不及的赛事。

 

幸福的脚步追得上CPI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