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孙锋
https://pic.wenwo.com/fimg/7420199242.jpg
随着肠道微生物的深入研究,最近,有学者找到了肠道菌群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直接证据。这些证据是由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于君教授团队和第三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供的,他们将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移植给了有癌症发生条件的小鼠,最终发现这竟然推动、促进了小鼠肿瘤的出现!这一重磅研究结论发表在了消化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
https://pic.wenwo.com/fimg/7455899071.jpg
于君教授
https://pic.wenwo.com/fimg/7502899243.jpg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城市癌症最新数据。数据显示,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发病趋势增加明显,特别是大城市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跃居第二位!
https://pic.wenwo.com/fimg/7587299072.jpg
一般来说,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有久坐、年龄、家族病史、炎症性肠病、过量饮酒和食用大量加工肉类或红肉等等。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还与肠道菌群有密切的关系。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陆续发现,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和厌氧消化链球菌等都与结直肠癌有关,它们能释放毒素、调节肿瘤微环境或是刺激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等等,不过一直缺少直接证据能证明肠道菌群与直肠癌之间的关系。
近日,这一证据空白被填补了!香港中文大学与第三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他们将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移植给了有癌症发生条件的小鼠,发现这推动、促进了小鼠肿瘤的出现!该研究结论已经发表在了消化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
https://pic.wenwo.com/fimg/7641299244.jpg
不进行粪便移植的空白对照组(NC-A)、移植了健康人粪便(HC-A)和移植了CRC患者粪便(CRC-A)的小鼠在第9周出现息肉的比例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给小鼠分别移植了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9周后的结果显示:11只移植了结直肠癌患者粪便的小鼠中有7只发生了结肠息肉,而移植了健康人的只有2只,且结直肠癌组小鼠的息肉数量也明显更多。
大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使实验小鼠肠息肉的发生机会增加了
息肉的出现是氧化偶氮甲烷诱导的小鼠发生结直肠癌的“必经之路”,而在人体中,息肉虽然未必会一定都发展成恶性肿瘤,但它确实是一个关键的“癌前病变”(相关链接:《医学趣闻︱肠道息肉:可能是肠子里的“有毒蘑菇”!》;《医学科普︱大鱼大肉的好生活,引来了大肠里的坏息肉!》)。除了息肉外,结直肠癌组小鼠有9只肠道都出现了明显的炎症,这也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
此外,研究人员对小鼠们进行测序发现,与移植健康人粪便的小鼠相比,移植结直肠癌患者粪便的小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丰富度要明显减少。
在接受了移植的无菌小鼠中,研究人员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32周中,脆弱拟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脆弱拟杆菌可以产生细菌毒素,激活多条与癌症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这项研究提供了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物促进癌症发展的直接证据,也更加印证了肠道健康对人身体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大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使实验小鼠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减少了
https://pic.wenwo.com/fimg/7689799073.jpg
除了最近发现的结直肠癌与肠道微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以外,科学研究早就发现,肠道菌群的状态能够客观的反映出一些疾病的风险,比如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 肥胖等。奇妙的是,通过菌群干预(如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https://pic.wenwo.com/fimg/7881699246.jpg
https://pic.wenwo.com/fimg/7927499075.jpg
-
支持我们的医学平台,点个赞再走呗
-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和在本文右下角留言给我
-
“孙锋医生”微信公众号是:dr-sunfeng,微信马上搜索关注!
-
“孙锋医生”微博是:@孙锋医生,微博马上搜索关注!
https://pic.wenwo.com/fimg/7966199247.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