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晚上有事,今天就提前发了】
有人以为贫道只喜欢读《西游记》,其实大大地错了。
其实除了《西游记》之外,贫道还喜欢许多东西,比如说写字!
8月5日,贫道推了一期《假如封神演义里的神仙去开奥运会》(没看过的朋友欢迎关注),里面自己画了几张插画。
这些插画都是在A4打印纸上手绘的,浪费了不少。然后就想,这些草稿,扔掉了怪可惜的。
那么试试在上面写字吧。
先临了一通赵孟頫的尺牍,艾玛,感觉还不错!
下面这张图有个脑袋,它是谁呢?
他是鼻子里能哼出两道白光的郑伦,只是这张草稿被我画坏了……
成品图在此!
然后就觉得这件事很好玩……
买了一堆各色各样的打印纸,开始临帖。
测评报告是这样的:
1、表面性:这些打印纸写起来还有点意思。有点粉笺的感觉,但是,古人以熟纸主打的时代,A4打印纸似乎很合适,尤其表面有了一层颜料之后,和粉笺很接近。
2、现在我们常用的宣纸,其实是明清之后兴起的。早期的不知道怎么样。现在的宣纸,根据我的经验,好的极少。业内一个做麻纸的朋友指出:古纸填充、砑光等工序,在A4纸上均有体现,宣纸则鲜见。
要是想恢复这些传统工艺呢?那也行,只是就得不计成本,一刀纸非得几千几万了。
3、厚度:唐代的纸都很厚,和厚打印纸特别像。
4、我从王羲之开始,一口气临到傅山。然而清朝人的字,大概纸没有那么熟了,就不大好看了,所以没有放上来。所以最后一个是董其昌。
5、毛病就在于不显墨色。
6、打印纸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有,随时随地都能写。省了买好纸的钱,多撸几根串也好嘛!
7、还有个好处,古代墨迹的用纸,基本都是高30厘米左右,和A4纸高29.7厘米正好相仿。例如:
冯承素摹兰亭序 高24.5厘米
丧乱帖 高26厘米
米芾蜀素帖 高29.6厘米
孙过庭书谱 高27.2厘米
……
这样临的时候,可以原大实临,更容易把握原作的风格。现在人们临帖有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喜欢把原帖写得很大。
写得多了,对打印纸的纸性也就慢慢摸熟了。
比如这是贫道临的王羲之《初月帖》:
再来一张王羲之的《得示帖》:
王羲之《忧悬帖》:
然后临的是智永大师的《真草千字文》:
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
孙过庭的《书谱》:
怀素和尚的《苦笋帖》:
接下来是苏黄米蔡四大家。
苏轼的李白仙诗卷,其实这首诗不是李白的。
黄庭坚的尺牍:
米芾的尺牍:
蔡襄的尺牍:
最后一个是董其昌,然而这个临的不咋地……
全家福:
就像随时随地可以读书一样,有了打印纸,随时随地都可以写字。喜欢写字的朋友,一起来玩!
重要通知:
贫道启用了新的微信公号, 名字就叫“李天飞”(litianfei99),将取代“仙儿”(xianer-xianer)公号的功能。
2016年7月24日起,“李天飞”即开始更新,“仙儿”停止推送。新号两天一更,无缝对接旧号。 “仙儿”的往期文章,也会陆续搬到新号来。 新号的服务会更加周到,文章也会更加精彩
貌似微博不给扫码,那么麻烦各位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栏搜“李天飞”或“litianfei99”关注即可,如下图: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655cbh4w9j20yi0iwta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