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作者李天飞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高考结束了,很多同学都喜欢出去旅游。著名的旅游点都有导游,然而,去过几个旅游点,听听这些导游词,实在不敢恭维。
因为除了超高的票价和餐饮服务之外,贫道觉得智商被侮辱了。这其中最过分的一点,就是导游喜欢指着景区里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大讲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是超级的民科和超级的离谱。比方说下面几个例子,竟然被人整理出来,在网上当成“最著名的错别字”到处流传。
“避暑山庄”的“避”是错字?
比方说避暑山庄的一段导游词:
- 现在,我们来到了避暑山庄的门口。一眼望去,你们就会发现一个错别字,——“避”上面多加了一横。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年乾隆皇帝不是来避暑的,而是来避一种叫“天花”的疾病的。后来他怕老百姓说闲话,就把避字多加了一横。
http://ww4/large/a2a0e633jw1f5e71ara10j20go09ajt1.jpg
好吧,我们知道,建国后,有一系列汉字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规范后的“避”字,确实最右下边是两横。但是,谁说古代就不是三横呀?
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么写这个“避”字的:
http://ww2/large/a2a0e633jw1f5e4z7zet4j208d07i74n.jpg
这是王羲之老人家写的避,这也是三横,这也是避天花?
一个不行再来一个: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e4zuxx1kj20db0d8dha.jpg
这是唐欧阳询写的避,到九成宫也是避天花?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e52bsmgrj20cf0b4758.jpg
这是赵孟頫的三清殿记,说修殿的人“不避寒暑”地修造大殿,这也是怕说闲话,避天花?
来个简单粗暴的:
http://ww3/large/a2a0e633jw1f5gsa628rfj20u70520u4.jpg
http://ww3/large/a2a0e633jw1f5gs65kgr0j20u7052abs.jpg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避”字在古代,既可以写成两横,也可以写成三横,这就是异体字,在书法作品里都不算错,怎么可能写成三横就是“避天花”?再说,写成三横和被老百姓说闲话,有什么逻辑关系么?
平山堂是“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
这是扬州平山堂的导游词,也是秉承了侮辱智商的风格,看来这种风格无论南方北方都是一样:
-
请看我们的右上方还有一块匾额“风流宛在”,朋友们会一眼发现这四个字中就错了两个字,“流”少一点,而“在”却多了一点,实际上这是故意为之的,它体现出了欧阳修的潇洒飘逸,也告诉我们要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啊!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e71kzs22j20go092myj.jpg
“流”字少了一点,就是告诉我们“风流少一点”?好吧,实在懒得一个个扒了,就上一张大图吧,“流”字基本上都是秃脑袋: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e5aqkok3j20va0aw786.jpg
这里面王献之写的《洛神赋》里的“流”,原文是“或戏清流,或翔神渚”,这就是曹植意淫的时候,还能想着“风流少一点”?
“在”字也一样,看下面的图,带点的和不带点的一半一半。难道凡是带点的就说“实在”多一点?
http://ww2/large/a2a0e633jw1f5e5e88x9bj20lt05kdh1.jpg
所以说,这个“流”字和“在”字,和上面那个“避”字是一回事,怎么写都行,和多一点少一点半点关系都没有。
小贴士:看看下面的各种多一点的字,多一点少一点,都是无所谓的事。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gsivfy2tj208d091t9d.jpg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gslw44n8j20b60bqjs9.jpg
“花港观鱼”少写一点是不杀生?
又有花港观鱼的导游词:
- 各位请看,
“花港观鱼”四个字是康熙皇帝的手笔,各位细心的团友或许已经发现“鱼”字的写法 跟通常的不一样,是的,鱼字少了一点,为什么呢?原来康熙是信奉佛教的,佛孝最讲究的是普渡众生,因此他在题字的时候,想到鱼字下面是四个点,而“火”字在古汉字中也可写成四个点,所以康熙故意在写鱼时少写了一点,表示鱼是在水中畅游,而不是火中烧烤。
http://ww3/large/a2a0e633jw1f5e72dazs3j20go0jngo8.jpg
这也是充满民科气的导游词,问题是,“魚”自古以来就是四个点,它不是从“火”字变来的,而是从尾巴的象形文字变来的。更何况,当这个字写成行楷的时候,下面是可以随便连起来的,两个、三个、四个甚至写成一横都是可以的。
http://ww2/large/a2a0e633jw1f5e5gojyv3g20ai0a2mwx.gif
这是褚遂良的鱼。这也是三个点嘛。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e5g60mr9j209v0blq44.jpg
这是欧阳询的“鱼”,这是“张翰思鲈帖”里的,原文就是说要吃鱼,怎么可能戒杀生?
http://ww2/large/a2a0e633jw1f5e5h6caawg20ai09yt8h.gif
这是何绍基的鱼。
文章通天,富贵无头?
下面是孔府的导游词:
- 正门两边门柱上,挂有蓝底金字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富”字还别出心裁地少了一点,“章”字最下一竖直穿“日”字而达“立”字之下,寓意着“富贵无头”和“文章通天”。这副对联正是“天下第一家”孔府在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显赫地位的真实写照。
http://ww2/large/a2a0e633jw1f5e72w2snmj20go08a75g.jpg
其实这也谈不上什么别出心裁。在书法作品里,这种写法比比皆是:
http://ww4/large/a2a0e633jw1f5e5jjrmh4j20e70fbac1.jpg
这是柳公权《神策军碑》的富,原文是说老百姓“陶陶然,不知其俗臻于富寿矣”,老百姓都富贵无头了?
一个不行再来一个:
http://ww4/large/a2a0e633jw1f5e5l5cfu7j209109odgt.jpg
这是陆柬之《文赋》的富,说的是“文繁理富”,这也是富贵无头的意思吗?
因为这个宝盖头,今天上面有一点,其实在文字没有统一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乱写的。贫道都不用找图了,就拿今天电脑能打出来的字说:寇与冦,宜与冝,冩与寫……加不加点都是一样的,而且都在字库里。字库里还有这个“冨”字,也是不带点的!更何况,“富”写成“冨”,既然可以理解为“富贵无头”,为啥不能理解为“富贵断头”?“维民所止”不就是被理解为“雍正无头”吗?雍正皇帝怎么不理解为他的雍正朝长久无头?所以这都是没影的事。
“章”字也懒得一个个上了,上个大图吧:
http://ww3/large/a2a0e633jw1f5e5ny9vrhj20cs0c9abp.jpg
所以说,出不出头,就是书法家随意这么一写。可以出头,也可以不出头。而且说实话,还是出头是合理的,因为最早的“章”字是这样的: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e5rdkc8oj20rj08o0ub.jpg
这些“章”字,写成楷书当然都是可以出头的。至于许慎《说文解字》里说“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恐怕是附会的话。
不靠谱的还有很多
还有“趵突泉”的突,也是的,济南“趵突泉”三个字,“突”字少了一点,贫道亲耳听到一个导游在那里大讲特讲这一点跑到哪里去了。其实只要翻一翻古代书法作品,就知道,这个点本来也是可有可无的。
http://ww4/large/a2a0e633jw1f5e68wokxyj208d07pdgd.jpg
又比如赤壁导游词:
- 凤雏庵的右侧门牌上有“绝甘兮少”四个字,传说是赤壁之战时诸葛亮题赠给庞统的。那时庵外有一块小菜地,庞统在菜地里种上了鲜嫩的马蹄菜,菜园正中有一个古井,井水清澈干冽,山坡上也栽满了色味甘美的香茗,每次客人来了,庞统总是炒上一大碗马蹄菜,拿出糯米酒来招待,酒后又给人客人用井水和香茗泡一杯浓茶,这样的招待更是让客人无不啧啧称赞。于是大家说“绝甘兮少”,就是又香甜又稀少的意思。
http://ww4/large/a2a0e633jw1f5e6fdwruej20go04t0t9.jpg
这其实就是个“分”字,“绝甘分少“,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意思是李陵能把好吃的(甘)或稀少的东西分给大家。从来就没有个”绝甘兮少“的说法。而古人把“分”字写得像“兮”的,不要太多!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e6kpr47dj208d081dfz.jpg
这是王羲之的分字。
http://ww1/large/a2a0e633jw1f5e6muznlbj208d08qgm0.jpg
而古人的“兮”字,中间那一横一般都会写得很长,上面一般写成两个内收的点,而不是八字,这样就和“分”字分开了。例如:
http://ww4/large/a2a0e633jw1f5e6prqayij20ud0e0td9.jpg
上面这些“兮”字,绝大多数都是不会和“分”字混淆的。只有米芾《离骚经》那个,还有点和“分”分不清,这也不奇怪,因为《离骚》里的“兮”实在太多了,他总要变化变化不是?
所以说,出去旅游,除了看紧了您的钱包,还要看紧您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