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七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9-12-30 17:45:18)
标签:

教育

“提高七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的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语文学困生”,因此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不能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而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往往被某些教师忽视,遭到冷遇、讽刺、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显然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语文学困生”在学业上出现的暂时性困难,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家庭和学校因素为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提高七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力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基的基本能力。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使学困生的转化做到科学、有序、高效,让全体学生都能热爱语文、学好语文,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学困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语文学困生概念界定。    
     “语文学困生”,即“学习语文困难生”,指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它的确切定义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我国,学困生又被称作学业不良生、学习困难生、学困生等。国内在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始于本世纪80年代末。目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学习障碍,即指中枢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缺陷造成的学习困难,属于我国的特殊教育范畴。二是学业不良,即学生拥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但在群体中,某门功课或多门功课实际成绩长期位于中下水平。本文所指语文学困生持第二种观点。
所谓“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利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方法等形成的可操作的措施。指导学困生学习的策略,主要是指在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等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等原则,根据学困生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实际,采取有效的教育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七到八年级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各种因素及教学中的提高积极性的措施,切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七年级段: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八年级段: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个人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状态。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多给他们一些展示的机会。多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老师的肯定当中逐渐培养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学困生”培养感情,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挚友,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进取,也才能培养起他们健全的人格,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研究,找出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特点,探索出提高七年级“学困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这是本课题主要运用的一种的研究方法。在课题的起始阶段,对中年级语文“学困生”进行调查、分类,为下面实施研究提供第一手详实资料。在实施阶段采用案例研究法,根据观察,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到两位“学困生”,对他们实施本课题的,并对他们的反应做出记录并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探索出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并在全年级的“学困生”中推广实施。
     (二)、实践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的另一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公开课教学、座谈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理论修养,形成一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预案,然后上好课,课后再对本课教学进行分析小结,抓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比赛、听故事中学习等,继而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
     (三)、调查研究法:采用调查法,针对学生对语文课兴趣进行调查,调查学生喜欢什么类型语文的课。
     (四)、个案研究法:选定几个具有共性,又各有其个性的学生进行谈话调查,研究归因,探索上好语文课的有效对策。
     (五)、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细心研读,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后盾武器。
六、课题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将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 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思想观念将左右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我将争取得到更多的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机会,转变我的教育观念。为了更有效推进课题实验工作,我将积极参加学校或者县级甚至国家级组织的培训有关会议、活动,并学习、观摩公开课、示范课等,借鉴外地实验与研究的先进经验,以改进和提高自己,提高实验与研究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渠道、多途径的学习培训方式,以进一步更我的教育教学理念。
    2、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研讨教研活动内容,交流实验情况。
      (2)通过博客等平台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困产生的原因,如何去提高语文学困生的积极性。
       (二)、时间分配:
  1.(2019年6月中下旬)通过网络、书籍等不同渠道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理论知识,查阅“学困生”的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
       2.(2019年7月至8月)分析现状,提出对策,出台七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3.(2019年9月至10月)利用问卷、调查、学生答辩等方式,进行语文学困生原因验证检测。
  4.(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继续实施研究,总结经验。利用观察、谈话等方法调查第三学段语文“学困生”目前的学习状态,采用一定的方法调动“学困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法策略。
  5.(2020年4月至5月)再次验证,总结成果。根据第三学段语文“学困生”具体转变的情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及方法,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进行成果鉴定。
八、预期成果呈现
     1.形成课型设计方案(教学案例)。
     2.公开课、经验论文、课堂教学案例。
     3.教学实践论文、调查报告、课题总结报告、结题研讨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