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2019-12-30 16:48:27)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魏县二中 王改晶 八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2.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读法。

【预习要求】

1. 在老师带领下预先了解关于新闻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采用了新闻播报员的形式导入,希望能激发本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学们,首先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我们的听课老师……

昨天通过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新闻的相关知识,并且也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写一篇消息来报道你身边的新鲜事儿,那么老师今天也有一个新鲜的事儿想跟大家以新闻式的形式分享。大家现在听好咯!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19924日,农历八月二十六,下面播报一则消息:1810班的语文老师王改晶老师于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在1810班举行一次公开课听课活动,授课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现场坐满了本年级组的11位语文老师,只见现场同学们热情高涨,听课老师们聚精会神,讲课老师抑扬顿挫,希望此次公开课活动顺利进行。

二、复习新闻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采用让同学们自己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通常情况下语文学困生也会被带动起来,并且被点名的语文学困生如果回答不上来,他们会课下再进行复习。)

1.复习新闻分类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2.复习新闻的特点:

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

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

3.消息包括哪五大部分?

导语标题主体背景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

芜湖:wú      摧枯拉朽:k     荻港:

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四、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大多数学困生挺愿意被点名读书)。

1. 指名诵读课文(1-2个学困生

2. 教师范读课文(以电视播报员的形式)

3. 再次指名诵读课文,以播报员的身份。(3-5个学困生,务必包含第一遍“播报员”。)

五、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设计意图: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2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小结

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其中主观的立场和观点是渗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同样的事实,如果由失败的一方来发表新闻,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找出本文中带有记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吗?并加以简要分析。

(此题难度不大,估计学生能找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英雄式的战斗”这些词语,并能分析出其中的骄傲自豪感,教师只需完善与丰富即可;该题也结合了“词句品味”。)

明确:“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胜利者的自豪感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来。“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出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里的“风平浪静”,明显不完全是自然景观的描述,而“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是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在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的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挡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小结

本消息报道了约30万人民解放军在二十一日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设计意图:由于本环节特别简单,可以试着让学困生来回答一下)

、学以致用

修改润色昨天的小小新闻稿。

这个环节让我惊讶的是以前不经常举手的语文学困生——黎嘉康也参与了进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