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让中医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2012-06-11 07:53:45)
标签:

转载

分类: 百科全书

[转载]让中医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应当给予中医药大学新生必要的“人文关怀”

 

附:2012年6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第三版发表的

该报记者谭欣的专题采访“不可忽视中医文化入学教育”

 

毛嘉陵 撰稿

    由于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虽然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奠定了较好的认知思维和知识基础,但却不具备学习中医知识应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同时,也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

而中医高等教育多年来主要从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角度传授知识,没有对中医大学生认知思维模式的转换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进行必要的教育,以至于不少中医药大学新生在刚接触到中医时,很难接受中医学知识体系,在入学两、三年后仍进入不到中医药专业所应有的学习状态中,甚至还有强烈的“抵触反抗”情绪,专业思想很不稳固,进入临床后对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病也缺乏信心。
    近年来虽然已开始重视中医文化的教育,但很多都是从部分同学已有了一定消极情绪的大学二、三年级,才开设中医药文化课,此时,早已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并且现在出版的不少中医文化类图书或教材,多从历史、哲学、宗教、人文的角度介绍一些文化常识和故事,主要起到了丰富文史知识的作用,并未对中医大学生面临的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观念误区、认知思维转换、知识结构调整等现实问题却并没有涉及或涉及不多。
    为了更好地搞好中医药文化教育,从文化的角度帮助中医大学生解决学习中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和困惑,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组织福建、成都、广州、上海、黑龙江、吉林等十余家中医药大学、中医院、博物馆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从文化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东西方文化学、中西医比较学、中医药临床优势等角度,编写了全国第一本专门针对中医药大学新生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启蒙教材——《中医文化入学教育》。该教材的主创人员如下:
主审: 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主编: 毛嘉陵(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
副主编:李灿东(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贾海忠(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朱桂祯(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
---------关晓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良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林齐鸣(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海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秘书长)
《中医文化入学教育》教材的编写和课程开设,可望填补中医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上的一项空白,而且也可望使刚入学的中医大学生能够从接触中医药的初期就能对中医科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期望达到以下两大目的:
一是巩固专业思想。让中医大学生能够学会以东方式的认知思维方式,接受和学习中医药知识,思考和应对中医药问题,奠定良好的“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专业学习基础和思想认识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中医药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的问题;
二是树立事业信心。让中医药大学生通过了解中医药的学术特色和与西医相比独具的临床优势,由此树立学习中医药所必需的事业信心和正确的医学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中医药大学生事业奋斗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我们期盼着中医药大学新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对待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观念问题,正确地认识中医学知识体系的价值,了解古老的中医在今天仍然还具有继续治病救人的临床优势,由衷地将继承和弘扬中医文化作为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从而对学习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树立和巩固中医专业思想,以人类的健康事业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和追求。
最后,强烈呼吁教育管理部门:应当从教学思想和课程设置上,给予中医药大学新生必要的“人文关怀”!
[转载]让中医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
附:中国中医药报社记者谭欣的采访稿:不可忽视中医文化入学教育
 

对于刚刚迈入中医药大学门槛的学子来说,及时系统地接受中医文化教育,

将有助于其稳固专业思想,赢在起跑线上——

不可忽视中医文化入学教育
本报记者 谭欣

  “21世纪,古老的中医还有用武之地吗?”“中医总是抱着《黄帝内经》等老古董不放,那些说了上千年的话还有用吗?”“中医没有解剖基础,用现代科学理论也不能完全解读,这还能算是科学吗?”……

  这些是刚进入中医药大学校门的中医药大学新生们最感疑惑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疑惑和迷茫,让学生在跨进中医大门后能够尽快产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并顺利完成学业呢?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毛嘉陵。

  三把“钥匙”做引领

  中医高等教育多年来主要从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角度传授知识,没有对中医大学生认知思维模式的转换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进行必要的教育,以至于不少中医药大学新生在刚接触到中医时,较难接受中医学知识体系,在入学两三年后仍进入不到中医药专业所应有的学习状态中,甚至还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反抗”情绪,专业思想不稳固,进入临床后对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病也缺乏信心。因此,这些大学生们较难进入中医文化这座宝库。

  毛嘉陵对中医药大学生生源的现状分析道:“由于我国现在小学、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虽然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奠定了较好的认知思维和知识基础,但却并不具备学习中医知识应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同时,也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

  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将通过以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认知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3大核心为主线,讲述中医药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以及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上的特色与优势,让学生们理性地认识到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是从不同角度认识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没有优劣之分,而是各具特色和优势,从而期望能够从思想观念上增强学生们学习中医药学的兴趣和信心。

 

[转载]让中医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2012年6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第三版

 

刚入学是中医文化教育最佳时机

  中医是具有丰富的东方文化底蕴的医学科学,在中医药大学新生入学期间,及时进行中医文化教育,可望使刚入学的中医大学生能够从接触中医药的初期,就能对中医科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新生们普遍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作为惟一正确的判断标准来片面地认识中医药,进而会影响其在大学期间对中医药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往在中医药院校开设过的中医文化课,多在大学二、三年级时开设,且往往注重文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们最关注的文化核心问题。因此,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和以中医文化3大核心教育切入的“中医文化入学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

  毛嘉陵认为:“母体文化启蒙教育现在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如果在新生入学期间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固、事业信心不坚定的情况。”中医文化教育,尤其在新生入校初期,让中医大学生能够学会以东方式的认知思维方式,接受和学习中医药知识,思考和应对中医药问题,奠定良好的“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专业学习基础和思想认识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中医药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的问题;其次,让中医药大学生通过了解中医药的学术特色和与西医相比独具的临床优势,有助于树立学习中医药所必需的事业信心和正确的医学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中医药大学生事业奋斗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有助巩固新生专业思想

  中医文化入学教育的概念是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校长的指导下,由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的专家最先提出来的。为此,编写了全国第一本专门用于中医药大学新生入学期间进行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的教材、全国新世纪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教材《中医文化入学教育》。

  目前《中医文化入学教育》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但已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内外举行了20多场讲座,让学生了解中医传统文化,对中医知识体系有了初步了解。这种创新思维模式的教育,受到了中医药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在中医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毛嘉陵介绍说,该校的一位七年制学生,入校接触中医后就不断要求家长为其转学,在应用《中医文化入学教育》中的内容多次与其讲解和交流后,该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已非常稳定,对学习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近年的考试中成绩优异,还主动拜了一位针灸老教授为师。此外,还有一位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在网上留言:“《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对我最有价值之处,是讲明白了中医与西医、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体系下的学科区别,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至少它给出的理由让我接受了。也明白了为什么我这样的理科生读不懂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因,进而让我知道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事实证明,有没有正确的中医药文化引导,其教育效果是不一样的。最后毛嘉陵呼吁:“从中医药大学新生入手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是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一项创新举措。希望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在中医药院校推广后,能够让中医药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原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2-06/07/content_60962.htm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