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潜伏台湾的朱枫烈士骨骸回家之路

(2012-03-28 18:53:01)
标签:

转载

分类: 成功.励志
朱枫骨骸的寻找们?

 

http://s4/middle/51820df9ta82d359046a3&690
    2011714日,我与《朱枫传》作者冯亦同(右)在宁波镇海朱枫墓前相识。早在2001年底,身在南京的作家冯亦同就认为非常有必要让更多后人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朱枫。之后的许多年,他奔走于南京、浙江、上海、北京多地,寻访朱枫生前的同事、知情者,查阅当年的档案、材料,写下20万字的《镇海的女儿——朱枫传》,并于2007年第一次出版。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朱枫最完整、最客观的一本传记。本博主此前的两篇博文中提及的朱枫的资料,多出自冯亦同先生的辛苦劳动。在此表示感谢。

 

    关于朱枫的骨骸在其家乡入土为安的过程,想必国内各大媒体都做了详细而隆重的报道。而我本人更关注幕后那几位寻找者。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而言,这几位寻找者在这段历史链条上张显了各自不同寻常的潜能,他们用胆识、心智、情感、毅力以及血浓于水的朴素道理,创造和成就了两岸关系的一段历史。这是一个完结,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虽然,我在安葬仪式上没有见到这个历史事件中的两位最关键人物的身影——徐宗懋和朱宏源,但关注“中共第一间谍案”后续的所有人,都不可能忽略他们的贡献。

 

 http://s12/middle/51820df9ta82d3f4a810b&690    

    台湾作家徐宗懋(笔名秦风)=职业素养+人文情怀+独立精神+和解渴望,面对这样的文人,我会想到“历史的推动者”这个词,这就是我对徐宗懋的评价

 

    徐宗懋1958年生人,台湾辅仁大学西班牙文系毕业。立志当战地记者。曾采访过中南美洲游击战争、美国轰炸利比亚、菲律宾政变等。19861990年,任《中国时报》驻东南亚记者。1990年后,将关注点转向中国大陆、日本等东北亚地区。曾著有:《南洋人》、《台湾人论》、《时代的转瞬》、《海角新乐园》、《务实的台湾人》等。

    2002年,山东画报社出版的《老照片》丛书第16辑发表了署名秦风的文章《战争后的战争》,由于他在叙述“吴石、朱枫案”经过时,配发了朱枫临刑前的照片,该照片被身在南京的朱谌之女儿朱晓枫看见后,生发了寻母骨骸决心。2003年,朱晓枫辗转与徐宗懋联系上了,并托他帮忙寻找朱谌之遗骸的下落。之后的两年里,徐宗懋积极查寻此事。尽管20051016日发行的《亚洲周刊》以封面故事的方式大篇幅地报道了徐宗懋调查朱谌之案的前因后果,但朱谌之的遗骸仍未寻获。寻找事宜似乎山穷水尽了。

http://s3/middle/51820df9ta82d471a02a2&690
          朱枫骨骸关键线索提供者潘蓁(中)也来参加朱枫的安葬仪式。

 

    直到2009年,现居上海的江苏宜兴人潘蓁的出现,使得寻找朱枫遗骸之事峰回路转。潘的父亲也是在解放前赴台,至今下落不明。潘母一直苦等丈夫归来,直至80多岁,还整天说梦话般叮嘱儿子,“一定要找到你父亲的下落”为此,潘蓁一直在寻父的路途中。

    2009年,潘蓁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时,意外发现冯亦同出版的《朱枫传》,于是,他辗转通过最早写作《南京大屠杀》的江苏作家徐志耕联系到冯亦同,又通过冯亦同,与朱枫的女儿朱晓枫通话。他说,他要去台湾寻父,同时也会帮助朱晓枫寻找朱枫遗骸下落。这年12月,潘蓁赴台参加“2009秋祭”,并调查“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墓冢和遗骸,此行,他意外地在辛亥第二殡仪馆提供的一份《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政治受难者墓区整建工程纳骨塔骨罐迁移名册》总共612个人中,意外发现一个名叫朱湛文的,编号是233学数学的潘蓁脑中闪过一丝疑问,这个朱“湛文”与朱“谌之”是不是同一个人呢?是否登记的人出现的笔误?他曾在秦风发表的文章中看见过“朱谌之”这个名字,于是,他将自己的怀疑发邮件告诉了冯亦同。他在邮件中写道:“我注意到名列编号233‘朱湛文’的名字可能有误,似也没有列为‘政治受难者’骨罐迁移,因此‘朱湛文’骨罐可能还在辛亥第二殡仪馆。有关名字之误,潘蓁引述民间学者曾建元的文章,举出另外一个事例:2006年,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基金会决议清查六张犁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纪念公园受难者墓塚,得当地极乐殡仪馆办事处钱德荣提供埋葬许可名单,由基金会职员吴宥霖、许毓文负责一一比对,经董事长邱荣举确认,乃发现“李云”即季澐。季澐遗体失踪之谜终于解开,惟已时半世纪余矣!。李澐为中共省工委武装部长张志忠之妻,为地下党重要干部,张志忠夫妇被捕枪决为中共在台地下党历史的重要一章。

http://s15/middle/51820df9ta82d4b097b2e&690
    这张照片拍于20104月下旬。因为朱宏源(左二),我开始了解朱枫的身前身后事。

 

    20101月,徐宗懋接到了作家冯亦同转来的潘蓁的邮件后,徐宗懋托请他的大学同窗、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朱宏源教授帮忙寻找。朱教授看了相关资料,直觉判断说:“朱湛文”一定就是朱谌之,以前的资料是油印手写的,写得快一点“谌”的简体字很容易看成“湛”,而“之”则易看成“文”。用徐宗懋的话说,朱宏源教授是出自人道善良和对这段历史的探究心。一个月后,朱宏源教授兴奋地通知徐宗懋,找到朱谌之了。他在台北墓葬管理处查询资料,确有一个疑似朱谌之的名字“朱湛文”登记在第二殡仪馆提供的政治受难者名册上,原编号233,后改为77。根据资料,此骨灰坛现安置在台北市南郊的富德公墓。

    20104月,朱教授到北京参加一个学术活动。就是这次,他告诉我说,来京之前的一个月里,他曾四度前往台北的富德公墓,帮着大陆一个叫李扬的人,寻找他妻子的外婆的骨骸。朱教授形容道,他去的那个地方,大约300多个无主的白色编织袋包裹的骨灰坛,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他和朋友好不容易找出“77”号编织袋时,却发现骨灰坛上的名字和袋子上红油漆写的名字对不上。但朱教授坚信那个骨灰坛是朱女士的。在朱教授的建议下,公墓管理处决定,等一个月的扫墓期过后,展开全面彻底清查与整理所有数百个错置骨灰坛的工作。朱教授告诉,头两次进公墓,没找到77号骨灰坛,到第3次时,他和朋友们是几乎是爬到里面一个个翻找,最绝望时,从一个角落里找到的。原来骨灰坛上的朱谌之几个字,‘谌’和‘之’都是连笔,所以才会被登记人员误写成“湛文”。朱教授说,由于放骨灰坛的地方阴气太重,回去后,他生病了几日。

http://s5/middle/51820df9ta82d4d4911b4&690
     20098月底,我在台北大学访学期间,朱宏源驾车载我一同前往台湾养生文化村,访问参加过抗战的国民党女兵王珂(88岁)。 

 

http://s11/middle/51820df9ta82d51e1a1aa&690
    与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作者徐志耕在镇海枫园相遇。潘蓁能够与冯亦同联系上,是他从中牵线。

 

http://s12/middle/51820df9ta82d542505db&690
     国家安全部前副部长余放参加了朱枫骨灵安放仪式,并追悼作为同行的朱枫烈士的英勇事迹。

 

http://s1/middle/51820df9ta82d56d9b7d0&690
       李扬(左一)与夫人徐云初的父母(中)、姨(顾倬云,右二)、弟(徐宁初,右一)合影

 

    当前两岸关系良好。朱枫的亲属们只盼圆满安葬朱枫,他们低调行事。这其中,朱晓枫的女婿李扬,成为朱枫骨灰接送和移灵事宜的主要操办者。此人举事沉稳、细心周全,对夫人徐云初呵护备至。

    朱枫的骨灰移灵之事已划上句号。始作俑者之一徐宗懋撰文写道:“仔细观察,它反映着大时代两岸价值体系正面变化,一直走到此刻。而且,产生的社会与政治能量,仍然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继续将两岸中国人的政治互动推向更高境界。……2005年当笔者大量报道朱晓枫寻找母亲遗骸的消息时,台湾社会虽未积极回应,但亦无丝毫的负面的政治反应,一般人均以人道角度持哀默之心。从二零零五年至今,两岸关系出现重大变化,尤其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经贸、旅游交流空前热络,当年在“二二八”纪念馆以人道主义关怀角度展出吴石、朱谌之等“叛徒”、“匪干”处决图片的马英九市长,如今已贵为总统。在他的人权执政信念之下,朱谌之的骨灰平安返回故里,成为水到渠成之事。这种深刻的历史和解精神包含着自省、宽容以及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尽管国共在类似朱谌之骨灰移灵问题,并未有谈判、共识、移交等正式程序,而是以民间丧葬习俗的平常方式处理,草木不移,虫鸟不惊,然其范例已种下善因,并将形塑中国人长远的和平精神。

http://s3/middle/51820df9ta82d5b8a9052&690

   朱枫被捕时的两位见证人顾学勇()、梁定海(右),他们来自舟山普陀东港

 

    那时,顾学勇和梁定海都还是十五六的少年,而今七十六七岁的他们,也被邀请来参加朱枫的安葬仪式。顾学勇对我说,“那天午饭后,我们和与朱四小姐正在房间内聊天,她就坐在那儿,这时,从我家小墙门进来两个便衣,他们穿着墨绿色风衣,腰上都扎着腰带。他们进门来问,朱枫在吗?当时朱四小姐就站了起来。他们让朱四小姐跟他们走,她就从大柜的挂钩上取下她的大衣,披上,又拿起一个手包,然后跟我们家人点点头,走出了家门。 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听说朱四小姐被关起来了。我父亲到处找关系去保释,但没了她的消息。反而我父亲被国民党叫去询问了好多次,还被他们监视过。”

http://s9/middle/51820df9ta82d5e147e18&690
    朱枫被捕后,吞下这些金子一心求死,后被飞机运往台北医院救治,终排出这些金子。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是一种我所不能的勇气,因此,我视她为勇敢的超常的女性。而我只能高山仰止。

 

http://s12/middle/51820df9ta82d60859acb&690
          朱枫的儿子朱明。妈妈离开时,他还是个小小男孩。

 

http://s3/middle/51820df9ta82d66f8b0b2&690
     朱枫回家了。儿子朱明捧着妈妈的骨骸,女儿朱晓枫抱着妈妈的遗像,在军警的护卫下,带着妈妈一步步走回家。

 

http://s1/middle/51820df9ta82d699a1940&690
      即将安葬时,我担心天要下雨,就抬手拍下这张云图。

 

http://s2/middle/51820df9ta82d6cfc8af1&690
      最高规格的安葬。朱枫也算是在台北公墓里的那612个骨灰罐中最幸运的一位。

 

http://s10/middle/51820df9ta82d7365bba9&690
       安葬之后,天即刻晴了。老天在一瞬间的阴晴变化,是否有什么预示?但愿天空越来越晴朗,两岸关系越来越明亮。

 

http://s13/middle/51820df9t7737c5ea39bc&690
        整整十年,冯亦同以他的赤诚之心做了一件他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

   当我在一个角落里拍到冯亦同这张照片时,我走上前去轻轻问候:“冯老师,你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