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的方言

(2013-01-09 16:52:11)
标签:

杂谈

日本的方言

施小炜

 

    尽管发音不尽相似,不过“方言”在日语里也同样称作“方言”(ほうげん),与汉语同形同义。这就是所谓的“同文”,我们中国人一看便懂。然而与方言相对的,他们却叫作“标准语”,不用“普通话” 一词。顺便提一句,“标准语”也收入了《汉语大词典》,不过,我猜这大概是个借自日文的外来词。

    日本论国土面积虽只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可方言的复杂多样却也颇为可观,倘若能够数字化,则其与中国之比只怕远不止1比26。关于方言区的划分,学者们历来众说纷纭,不过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这是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划——不妨说各有自己的方言,尽管有些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细微。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东北方言“吱吱辩”,因为其语音特征极近我的乡谈(吾乃合肥人也):没有“鸡栖息”系列音,全都发成“滋疵斯”。

    直至昭和40年代(1966-75),日本人普遍认为唯有“标准语”才是正确的日语,而方言则是难听的、可耻的土话,只有乡巴佬才说,必须予以矫正,于是借用学校教育这一公器,普及推广标准语。其目的之一,当然就在于“方言之扑灭”。

    然而所谓“标准语”,其实不过是政治中心地(即“中央”)的方言,它成为公用语,政治理由恐怕大于文化定向,不妨说是“官本位”在语言选择上的体现。这一点从我国对“标准语”概念的表述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一些端倪:从前我们是把它叫作“官话”的。普通百姓对官话即统治者的语言憧憬、崇敬、一拥而上,搁从前,大约是“嫌贫爱富”心理的一种发露,在世界各国只怕都是如此。

    而在日本,其政治中心一千余年间一直是关西的京都,可以说直至明治维新为止,“标准语”(那时尚无此名)的桂冠非京都方言莫属,东京话成为标准语的历史,迄今亦不过百多年而已。平安时代初期“六歌仙”之一的在原业平(825-880)获罪被流放到东国即今东京一带,听不懂当地唧唧喳喳的方言,竟蔑称为“鸟叫”。在他的心目中,唯有京都话才是“人话”,东京话(那时尚无此名)无非是“鸟语”罢了,倘伴有“花香”,尚可赏玩则个;可惜他彼时乃流罪之身,无心留意风月,镇日思念京城,自然也包括京城的“人话”在内。今日京都大阪一带对自己的关西方言的自豪感,应当说是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的产物。

    在今天的日本,方言不仅未被“扑灭”,还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政治家们在公开场合或电视上露面时,每每操一口乡谈。起初我不解其意,诧异于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继而推及对其议政执政能力的疑虑。后经友人点拨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政治家是靠选民(日语叫“有权者”。名称虽响亮,有的却只是选举权而已)一票一票选上去的,故意在公众面前使用方言,意在表现其亲民,讨好自己选区亦即方言区的有权者,可视为持之以恒的选举运动之一环。如是,方言与政治的关系似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逆转。

2010/8/16于杉达园安得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 话 翻 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