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词”漫笔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提示词”漫笔
AI时代,人机对话从编程语言转为AI自然语言脑机协同(提示语)。
一个好的提示词,就能让AI的表现天差地别。“语言是生命质量的体现,丰富词汇表达提升生命质量。”(沈石溪)
提示词像“指纹”一样独特,不同用户或场景下的提示,会触发模型不同的潜在模式,影响输出的风格和深度。
大模型对IT产业影响显著,其功能识别分为Copilot(“辅助型”角色,)与Agent(主动执行角者)两类。前者,通常需要根据明确的Prompt(提示词)来执行任务;而AI Agent(代理)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环境、目标和任务来自主决策和执行动作,而不仅仅依赖于明确的指令,则更适合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决策和执行任务。
作为AI助手,它们通常具备丰富的功能,旨在为用户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比如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讯飞星火、智谱清言和Kimi(月之暗面科技开发)等。至于Agent代理,这个概念可能稍微宽泛一些,特别注重个性化配置和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如豆包:提供包括聊天机器人、写作助手以及英语学习助手等多种功能,并支持网页、客户端、APP、插件等多种形式。
而今,微软为大型语言模型(LLM),量身打造的一种提示编写语言开源项目:POML(提示标示语言),让 AI 提示结构化“升级”。不再得把各种角色、任务、范例、表格、图片、输出格式拼在一个字符串里。在 POML 里,这些都是有“标签”的模块:什么 、、……乍一看像写 HTML,但它们让提示逻辑更清楚、更好复用。
你可以直接写
引入图像,
POML 把大语言模型的提示工程,从“拼字符串”进化到“写结构”,还配套 IDE(集成开发环境) 支持和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既专业又接地气。是一种实实在在能提升效率、降低后续维护成本的工具。(2025-8-19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