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自述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哲人自述
陈嘉映(北师大哲学教授)新作《感知·理知·自我认知》一书指出,认知自我是痛苦的,且也不存在一个现成的自我等待人们发掘。
比如说,人们做事往往认为自己拥有高尚的动机,也会认为自己因为爱或恨而行动,然而高尚的动机可能经不起推敲,爱与恨也经不得追问。
明白自己深层次的爱是困难的,而只有深层的爱会给人带来幸福。就像一个人以为自己爱大房子,可就怕挣到大房子之后才发现爱的不是大房子,这样的生活到头来也会非常郁闷。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依其本性求理解”,只有真实才能为理解提供保障,只有明白了真相才能叫活得明白,而当认识到自我的真相之后,将来可能以此为指导做得更好些,虽然更好也不意味着未来能够更轻松些。
刘擎(华东师大哲学教授)应《奇葩说》第七季(2020年12月)邀请登上舞台。
此前,他问制作人马东自己会不会把节目搞砸。很难说清这是一种学者的自谦抑或失落。结果,这一季播出后效果超乎意料。
从大学,到得到,再到奇葩说节目,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老师的身份。大众声誉的积累推他走进一个个陌生领域,但他并没有迷失其中,对名利场的喧嚣始终保持警觉。
刘擎直言不讳地说道。成名后新的社交活动,让他偏离了过往生活的三点一线,同温层被打破,世界露出新的面貌。他确实感到过一种久违的,来自外界的对知识久违的尊重。
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问题就是意义匮乏,人们害怕理解他人,害怕去理解陌生的事物,要接纳变化,适应变化,不要停止学习,拥抱生活的宏流,但偶尔记得上岸思考。(2022/03/29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