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说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数字化说
阅读笔记

现代社会是基于视觉媒介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可以说现代社会的“自然化”存在、常态化运作以及合法性来源都是“书写”。摄影是用光“书写”,录音机是用声音“书写”,新媒体,也是用代码“书写”。
书写媒介中介化了现代社会之前的面对面传播,“在场”也就成为了一个被各种视听媒介中介化了的“幻象”。自信息革命肇始之初,如何在被各种媒介中介化了的传播中模拟出在场感,即成为数字技术的兴趣和使命。(胡泳)
近期爆发的俄乌冲突,标志着全球新闻传播,从“图文信息战”正向“算法认知战”迭代智能传播时代。“算法认知战”特点,即以“战略传播”思维抢占命名权、阐释权和议程设置权。昭示着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已经被高度“武器化”。营造深度沉浸的“代入感”以实现有效的媒介营销。冲突的前景还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但政治传播由“图文信息战”转向“算法认知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史安斌)
信息,作为媒介的主要产出,却把生活体验变成了无止无休的新闻标题。信息创造了一个事件丰盛但体验匮乏的世界。体验逐渐在我们身外发生,获得了自主的生命,变成了一种奇观。在数字化为我们提供不同步在线也可接收信息的便利之时,也带来了空间感与意义感的消失。(胡泳)
在当下,信息流通得过于快速也让自我建设变得困难,面对纷繁变化的外在世界,自身的关切重新组织,要了解全世界的事情,但当务之急是重新确立能够感知和接触的世界,把遥远世界的信息放到适当的位置。
自我认知,从作为现实世界中的行动者到自我理解,从“日用而不知到完整一贯的自我理解”是困难的,关注自我时重点应当,不在于我们在组织自我的时候会删掉些什么、会改变些什么,而在于我们是不是组织了一个健康的自我。(陈嘉映)(2022/03/28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