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窗外偶闻读书声,顿觉心理亮堂堂,此乃佛性在我

标签:
禅宗佛陀 |

岭南春早,虽则刚交二月,但木棉树上早已是花繁叶茂,太阳一探出头脸,即已把火辣辣的春光普照到这万物大地。读书人于是便感叹日:春光无限,春光无限啊!
二月初十,新州城里逢集的日子,,一大早,那十字街口为中心的集市便红红火火地开张了。到处是人头攒动,到处是熙熙攘攘,十里八乡的人们一大早就把这条不大的街市围得个水泄不通,人们涌到这里,等着在这个人气最旺的日子捞一笔最好的生意,等着看一茬难得的热闹。
东边街口响起一阵铜锣,那是一对父女在玩杂要。只见那十来岁的小姑娘穿一件大红紧身衣,双手抱一抱拳,接着就翻起了跟斗。这边的掌声还未平息,那边的西街口又传来一阵喝彩声,那里的一个山东汉子赤着膊,一条宽布带将腰身扎得碗口粗细,又运一运气,那鼓实的胸部却似一只坚硬的石礅。那汉子拿一把闪光的大刀架在胸前,任由一个看热闹的人手持大锤朝那刀把上砸去,大锤与胸部的撞击发出阵阵的闷响,而那汉子却依然丁字步站在那里,泰山般纹丝不动。
南 街一溜摆满了小吃,有油炸、烹炒,也有水煮,热气裹着香气,排档上的人流水一般,一批去了,又一批流来。这里也是商贾云集的所在,各种生意都在这里进行。人们就着几盘小菜,几杯酒下肚,几路拳声划去,一宗买卖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
好一座新州城啊,此刻热闹得就像是一锅煮开的稀粥。

谁也没有在意,一个壮实的汉子挑着一担干柴吱吱呀呀地走了过来,他选了一处市口放下他的柴担,双脚叉开一码宽,双手抱臂,就这样悠闲地站在那里看着从他的眼前晃过去又晃过来的种种热闹。他既不吆喝,也不走动,一副姜太公钓鱼的姿态,似乎半点也不怀疑他的干柴会卖出一个好价钱。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此人姓卢,名行者,又名慧能,是城外中观村的一名农夫。说起这行者慧能,其家族也曾经有过发旺的时候,他祖籍河北范阳,父亲在范阳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不知得罪了什么人,被人整治得吃了官司贬到广东新州,不久即客死他乡。少年慧能只得与年迈的母亲相依度日。慧能自幼未曾读书,稍长成人,便租了人家几分水田,母子俩勉强度日。趁着新州城里的又一轮集市,慧能于昨日下午赶紧上山打了一担干柴,今日挑到城里,希望能卖出些零散用钱贴 补家用。
日升三竿,集市上的人更加拥挤,那摩肩接踵的人们一个个头上冒烟,脚底生油,脸上却是被一种莫名的兴奋鼓舞着。唯有慧能仍不急不忙地站在那里,双手抱着膀子,安心地等待着他的买主。有同村卖豆腐的王
慧能笑笑说:“买柴的人自然会来,我在等那买柴的人呢。”
王二知道慧能就是这样的人,脑子里总是有一悲怪怪的理论,便不再理他,自顾自己的豆腐生意去了。看看已到了午时,那同村的王二已卖脱了豆腐回司发

慧能听不出王二话里的讥讽,说:
慧能说:
老者朝慧能看看,觉得这汊子虽农夫打扮,却气宇轩然,非同一般。老者又说:
慧能说:
慧能说声“谢谢了”,胳膊一扬,柴捆上到他的肩上,他跟着老者,走过一处街口,便来到一个小客栈里
慧能把干柴送到灶间,又将老者给的铜钱放进袋里,正待出门,却被一阵读书声吸引住了。慧能虽一天书也不曾读过,但他却喜听读书之声,每每路过乡间的学堂,总会在那窗外驻足而望,久而久之,慧能也能把一部《论语》倒背如流,只是他总觉得,
此刻,那读书声越加脆朗,只听那人念道:
“说得好啊!”慧能禁不住大声地感叹起来。随着慧能的声音,那屋里的读书声便也戛然而止。过不一刻,从屋里走出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入。那入朝慧能看看说:
慧能说:
那中年人把手中的书扬了扬说:
慧能说:
那人说:
慧能一听,立时就觉得,这是自己过去世所种下的种种因缘,所以今天在卖柴的时候能听到这样至上的经典。只是自己一介农夫,湖北地界离此万里,又怎能亲耳聆听弘忍大师的讲经呢?
那中年人也是一个佛门中的修行人,当下见慧能陷入沉思,便知道他心中所虑,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