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基于观察、实验和解剖的现代医学之前的诊疗基本是靠运气,治愈和不治几率相当(暂时查不到页码),但我们知道,这在古代中国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没有统计数据。作者多次说道,在公元1000年,如果你有选择居住在欧洲和中国,你一定会选择后者,医疗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然而,在“医学的重要事件”列表中(194-197页,约80件大事),没有一件事发生在东方国家(有几个日本人名在几件事中与他国人名并列)。1796年爱德华·詹纳系统化天花疫苗接种、创立免疫学被作者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公元1000年中国和中东的人痘接种作为重要的先驱没有进入这个列表。180年古埃及的盖仑到1320年法国Henri
de Mondeville之间完全空白,而这一千多年正是东、南、西亚科技大发展的时期。
毫无疑问是一位多才、博学、思想开明的学者,多出提到李约瑟的著作,但为什么东方科技、尤其医学被严重忽略呢?这可能是由他采用的方法决定的。在非科技类的人类成就的统计中,东方的成就单独列出,如中国文学、印度哲学。但在科技类统计中,不再分东西方,只有各学科(物理学、天文学等)或综合。设想你找到100本权威的世界科技史著作,会有几本提到孙思邈、李时珍,甚至沈括、祖冲之?这个数字小,就很难责怪查尔斯·默里;他只是调查科技史家的著作而已。但这样调查的结果与我们所知的人类几千年历史上东方在长时间里享受的科技进步似乎冲突,这篇短文试图找到这个冲突背后的原因。

总之,查尔斯·默里的书为我们研究人类对文明的贡献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开启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对这种方法提出改进是很有意义的,作者本人也保持开放的态度,希望今后的数据(它的数据到1950年截至)能进一步补充、完善甚至证伪他的一些结论。
后一篇:禹音:东方中医真的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