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姚
阿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05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王阳明诗《忆龙泉山》

(2013-06-12 11:31:43)
分类: 私人感言

读王阳明诗《忆龙泉山》

 

    今日在华兄的博客上读得他刚书写的王阳明诗《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阳明是我们余姚人的骄傲,号称明代第一哥,余姚第二哥,因为从年代排,他只能屈居严之陵之后。 谓立德立功立言之人。人有一立已经非常伟大了,他居然三样全包,真三不朽也。我虽然与王阳明是老乡,但对他知之甚少,关于他如何建功立业当由专家们去评说。我的大哥对王阳明也有一定的研究,除了心学,还专门写过一篇论述王阳明诗的文章《萧萧总是故园声——谈王阳明诗中的“乡愁情结”》。而我的二哥更是起早贪黑地草书王阳明诗500余首,并由西泠印社出得《草书王阳明诗》一书。可见他们都是地道的王阳明诗的粉丝。

    令人不解的是,在大哥论王阳明乡愁诗的文章中居然没有提及这首《忆龙泉山》,是不经意的疏漏?还是因谋篇布局的需要而有意搁置?或者跟我一样,兄弟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感到了歧义。

    我原以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其诗其言一定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想不到竟也如此地大白话:“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这跟“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王阳明诗中的龙泉寺今日仍在,在余姚龙泉山的南麓,濒临姚江(亦称舜江)。但几经修葺,其规模可能已是王阳明时代的数倍,再加上前面正好是一条车水马龙的北滨江路,已难觅当年“疏野幽静”的景致。当然现在的佛寺跟过去的佛寺也不可同日而语,过去讲“疏野清幽”,现在讲香火旺盛,比隔壁的龙山剧院还闹热,且和尚们也个个都是怀揣iPad的微博高手。想来,当年的龙泉寺前面不但没有任何建筑物,还是松柏苍萃,杂草丛生。不要说香客不多,连和尚也没有几个,否则王阳明如何会说“寺僧颇疏野”呢?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有时整天就坐在井栏旁边,有时则到松树下面睡上一大觉。不知余姚的专家们是否考证过王阳明说的井栏在如今的什么位置。我想,要么是现在龙泉山中天阁附近的那口井池(不知王阳明的时候有没有这个井池),小时候我们也经常去那个地方玩上半天,因为旁边还有一个小茶室,渴了还可以买瓶汽水喝喝,外加一个烤蕃茹。要么是山上的那口龙泉井,那口井也在中天阁附近,一面紧靠山壁,很浅,一眼见到底,但井水清澈从不枯涸,听说井里的流水有时呈桃花状。我以前也去张望过这口井,似乎感觉没有必要设置井栏。

    从现在的情况看,能在龙泉山的松树下睡觉的最佳位置有二处,一是龙泉山东侧半山腰处有几颗较大的松树,且下面有几块硕大的岩石,但松树并不茂盛,遮挡不住强烈的阳光,因此在春秋时节睡睡还可以,但好处是这个地方可以放眼望见余姚县城的东南面。另一处则是在山的西北侧,哪儿有大片的松林,山顶处的大块岩石更是随处可见,尤其适宜于盛夏时节酣睡,想来王阳明应该是睡在那个地方的,一方面便于他格物致知,另一方面也正好对着他的老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这表明王阳明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事业有成,且公务繁忙。假期一到,他就要上班去了。结果一去就是三年,南征北战腥风血雨地不知走了多少地方,终于又回到了老家。一到家就跑到龙泉山来,还感慨地写下“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的诗句。不过,从这首诗的题目来看,是忆龙泉山,因此也可能是在王阳明戎马倥偬的间隙,某个夜阑人静的晚上,他想起了自己家乡的龙泉山,想起了自己在那个时光的悠闲岁月,不禁思绪万千。

    “愧杀”一词在明代被广泛使用,或作“愧煞”,也就是很惭愧的意思。我个人觉得这句诗有点费解,或者可以有二种解释。一是“愧杀”者为岩下泉,我王阳明以天下为已任,呕心沥血,屡建战功,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啊。所谓人生在世,三分靠运道,七分靠打拼嘛。而你呢?我出去了三年,你还是一成不变地朝夕自清泻。这有什么意思啊,你难道不感到惭愧吗?问题是这个解释明显有损于或有悖于王阳明心学大师与心系故乡的伟大形象。因此,另一种解释便是,哎,我王阳明一生奔波,为朝廷卖命,这样的做人有什么意思呢?如今面对或想起那从容自在的岩下泉,朝朝夕夕就这样清泻地渡过时光,这才是人生的真谛啊!相比之下,我真是“愧杀”。我好想请教各路专家,到底是王阳明“愧杀”还是岩下泉“愧杀”。

    不过,无论是谁“愧杀”,我做这篇文章的意思只有一个,就是“愧杀”做人滑(还)是一个晨光乐胃。假如,我说假如,现今的我也象王阳明一样功成名就,有一天回家省亲,才到梁辉道口,就被市政府领导簇拥着送进了“太平洋”,从此开始了衣锦还乡、花天酒地的荣耀生活,哪有心思与时间去龙泉山“愧杀”啊。

 http://s11/mw690/a25d17b8g7cb144900d4a&690

                                                  写于2013-6-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