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局
——《余姚词典》之三十
我原以为“摆局”不光是余姚话,然查百度,发现多数条目都是关于象棋的“摆局”,于是觉得这是余姚话无疑。不过,由此我们还可以认为余姚话的“摆局”可能源出象棋的“摆局”。
我曾经是一名象棋爱好者,因此对象棋中的“摆局”也有过亲身的体验。三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出差去乡下,返姚时等车,见车站面前有一老者“摆局”,我看了好久,觉得这“局”不难,能破,于是就押上2元钱赌上一把。结果当然是输了。我有点不服气,照余姚话的说法,这个局,红方只要介几介几走几步不就赢了?怎么会输呢?但我不以为自己的棋艺差,觉得其中有诈。老者看出了我的心思,建议我换作蓝方试试,结果还是输了。我屡败屡战(我生性还是有点好赌的),一共输了10余元,我才金盆洗手,那时,这十多元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上游牌香烟有好几条好买来。
总结起来,这象棋中的摆局有以下二个特点,一是摆局者的棋艺比大多数过路人要略胜一筹,否则他就不能以此作为谋生的行当。如果真遇到高手,摆局者就会拱手求饶:“兄弟,忙帮几,赚口苦饭吃吃”。二是,象棋里所谓摆局,实际上就是设置陷阱的意思,让人不小心或自以为是地自投罗网。这个陷阱的设置一般有二种途经,一是看上去很简单,让看客以为胜券在握;二是相反,棋局设置得让人以为无法破解,必输无疑。无论哪种路径,对路人都有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到不一定是为了赚钱,还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证明自己的判断力:介简单的东西,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么?而摆局者恰恰就是利用这些聪明人的自信,变馅饼为陷阱。如果附庸一下哲学的高度,这些聪明人就是遭遇了哈耶克所谓的“致命的自负”。
即使余姚话里的“摆局”源出于象棋中的“摆局”,但二者既有相同亦有不同。相同的是,其一,余姚话里的“摆局”无疑也有通过虚构事实或故意显露事实或混淆事实、设置迷障让人受骗上当的意思;其二,摆局者试图迷惑的对象一般也是综合实力略弱于他的人,一旦遇上比他强势的人,他便转身成了“被摆局者”。比如,某公开了一辆奔驰E200正向大家炫耀,忽然来了一辆奔驰S600,此公便急忙笑脸相迎,面带羞色地说自己是国产的,比你差远了。不同的是,余姚话里摆局者能够成功的秘诀在于利用了对方的“致命的自卑”,这正好同象棋中的摆局相反。人性中的自负与自卑犹如钱币中的两面——翻来覆去,人总是逃脱不了受骗上当的厄运。
不过,余姚话“摆局”中的“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与法律上的“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应该是不同的概念。法律上的虚构事实是指事实的完全不存在,而隐瞒事实则是将事实完全地隐瞒、不披露。而余姚话“摆局”中所指的虚构或隐瞒事实,通常是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只是通过故意隐匿、修饰、混淆、夸张、显露的方式,使对方对“事实”作出他希望作出的判断。而让人掉入陷阱的路径也有二条。打个比方说,如一个人脖子上挂了一条金项链,摆局者就有二种可能,一种是这条金项链是真的,还是99金,但他希望人家知道它、关注它、赞赏它,并因这条项链而对他的身份实力有一个更高的评价。当然他的显露方式可能是委婉动人的,比如老是伸长了脖子,老是整理自己的衣领;或者跟大家聊时下的黄金又涨价了这样的话题。另一种情况是,他戴的那条项链虽然不是假的,但成色不足,或者只是镀金的,相比于刚才那一条就相当于奔驰E200之于奔驰S600,但你不能说他是虚构的,只是主人把它当作99金的样子,并根据不同的场合来展示自己的这条项链,如果遇到脖子上空空如也的人,他就会昂首挺胸,成色十足;如果遇到真李逵,他就会表现得比较谦虚,但也不必太多地掩饰,只是把话题引向自己这条项链的款式如何、某年某月在凤凰金楼买的之类。当然,这后一种摆局要比前一种摆局来得艰苦一些,因为有戳穿绑的风险,所以要拿捏好摆局的分寸。
以上,即为余姚话“摆局”的大致意思。余姚人常常会当面或背后说某某人“又在摆局了”,虽然反感,但态度一般不会太激烈,点到为止,因为谁没有“摆过局”呢?
写于2013-4-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