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评审申请书(二)
(2012-11-26 15:48: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资料 |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世纪末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网络技术,网络新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同样的,它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我们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也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研方式。 思科系统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曾经预言,“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回答是英特网和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两个核心动力,因特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改变国家、企业和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谁把握了因特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随着论坛(BBS)、视频社区、QQ群、博客(Bolg)等网络技术的出现,网络对传统教研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它的教研优势也越来越突现出来。和传统的教研模式相比较,网络教研具有参与面广、参与及时、方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量大、交互性与个性化强,参与双方的平等、互助、低成本、共享性以及收集资料容易等优势,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喜爱。 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发展中心在朱慕菊主任的倡导下率先成立网络教研办公室,和“新思考网”合作,开始了网络教研之路,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以“新思考网”及其相关QQ群为平台基地先后形成了山东、吉林、河北、海南、四川等地的网络教研团体。7nian 2、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011年11月金台区教研室将全区小学按照所属区域划分为四个片区,成立了四个“小学教研互助体”,每个互助体由一所规模大校负责组织,区域内各个学校共同参与开展教研活动。可以说,“教研互助体”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学校的校本教研和全区的教研活动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①可以发挥区域内名校、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②可以促进区域内各校之间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③可以有效解决小规模校、薄弱校在校本教研活动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虽然说“教研互助体”具有以上优势所在,但是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研形式来组织教研活动,那么势必使教研活动的效率继续不高。根据以往我们参加或组织一些教研活动的经验来看,以往的教研活动相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具有以下弊端:①费时、费力,效率不高;②参与面较小;③校际之间缺乏交流,相互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不够;④研讨活动不够深入、持久,研讨往往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终止。如何使教研活动省时、省力、高效?如何使教师参与的面更广?如何使校际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做到相互间的信息和资源快速传递和共享?如何使研讨活动能够更深入、持久,不随着一次活动的结束而终止?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传统常规教研的基础上再引入网络教研的元素。为此,我们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区域联校教研高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语文区域性联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所采用的网络平台和技术、方法以及教研的模式等三方面的问题。教研室通过本课题研究,掌握网络环境下区域联校教研的组织方法、组织体系,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各个实验校探索在网络联校教研中所采用各种网络技术的优劣及网络联校教研的各种研究模式。同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高效、便捷的金台区小学语文网络教研组织体系和开放、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 2、课题的研究内容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区域联校教研的组织和管理。 教育博客、QQ群、视频聊天室和教育论坛在区域联校教研中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区域联校教研的模式研究。 3、课题的研究假设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校本教学研究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寻求一种利用网络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模式,对教师教育科研的不断发展、教学专业成长起到催化作用,更好的弥补常规教研的不足,取长补短,更好的发挥出网络的作用。 4、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区域性联校教研的基础上引入了网络教研的元素。在传统地面教研组织的基础上,通过QQ群、视频聊天室、论坛等网络技术再形成一个跨时空、跨地区的网络教研组织体系,两个体系互为依托、相互补充,使我们的区域性“大校本”教研活动可以更便捷、更及时、更深入。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进行的是调查研究,即对区域内各实验校的硬件设施及教师网络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形成两大核心团队,一个是网络技术团队,另一个是教学、教研骨干团队。然后对核心团队成员进行网络教研技术培训,从而以点带面形成联校教研的地面组织体系,再对地面组织体系根据语文学科组建分学段QQ群,各学段QQ群制定教研计划,开始课题研究。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3、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确立研究主题 文献检索 拟订研究计划 收集资料 4、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两年内完成 第一阶段(2012.4—2012.8) 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计划,落实人员分工,成立网络教研技术团队和课程团队。 第二阶段(2012.9—2013.10) 具体实施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计划,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2012.9—10)对技术核心团队成员进行网络教研技术培训; 第二步:(2012.11—12)由核心团队对片区各学校教师进行培训; 第三步:(2013.1—2)由课程团队根据全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及各联校教研片区实际制定网络教研计划。 第四步(2013.3—2013.11)各联校教研片区根据研究方案及各自教研计划开始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2013.12—2014.3) 总结鉴定阶段。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研究报告、论文、资料汇编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写出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
—3—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主要参考文献 课题组主要成员从2007年开始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发展中心网络教研办公室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几年来先后形成的关于网络教研的研究成果有: 1、《各种网络技术在网络教研中的作用及一种网络教研模式的初步探索》在“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新思考网)教育试点频道网络教研板块发表”,深受各位网友好评,并获得2008年宝鸡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展三等奖,2010年陕西省第十届优秀教科研论文与成果交流三等奖。 2、《教育博客简明教程》(又名《教育博客的使用方法》)获得2010年宝鸡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展三等奖;2011年1月入选吉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成果——《网络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一书(长春出版社 贾婷 李晶编著); 2012年被宝鸡市教育局评为“宝鸡市2001—2011年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三等奖。 3、《“天地结合、四位一体”网络教研新模式》获得2011年宝鸡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展三等奖。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筱玮《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美玲 柳栋 武健《教育主题网站的概念、分类与作用》 http://www.being.org.cn/theory/etw2003-1.htm#3. 什么是教育主题网站 (3)孙小红《“四位一体”的网络研修》——《网络教研的探索与实践》长春出版社 (4)于红波《教育博客使用方法》——《网络教研的探索与实践》长春出版社 (5)于红波《天地结合、四位一体”网络教研新模式》 http://www.jtjyres.com/article/2011/0427/article_6465.html (6)于红波《各种网络技术在网络教研中的作用》 |
—4—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均为大学文化程度,四人具有高级职称,四人具有中级职称。一人为区教研室主任,一人为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均具有多年的教学和教研经历,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强,有丰富的教研经验。六人为区属重点小学校长,均具有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曾多次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其中一名成员从2007年开始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发展中心网络教研办公室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几年来先后形成了多篇关于网络教研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网络教研能力。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有着充足的物资、经费和时间保障。教研室和各实验校均有藏书比较丰富的图书和资料室,可以满足研究过程中的查阅资料所需。有供网络教研所需的网络和电脑等硬件设施,教研室和实验校均可提供一定的实验经费,以满足研究所需。课题组成员均为区教研室教研员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有专门的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