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承包是灵魂悲哀
(2022-04-21 11:11:54)天下名山僧占多,这是古已有之的说法,有山就有寺,有寺就有香客、游客来。往日,这些远离红尘烟火的净土终于被脑瓜灵光的人们开发出来了。现在,不少地方寺庙被承包给个人当做生意来经营,承包人交一定的费用给管理部门,通过功德钱、香火钱来赚取利益。如某名山把二十座寺庙承包给了员工,谁出的价高寺庙经营权就归谁。记者调查,红门宫承包价一百多万,玉皇顶附近的一处寺庙因为地段好,价格高达三百万。
投入如此巨额资金能不能赚回来,于是,那才称得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在车站、码头就有出租车司机来揽客,推荐所谓烧香灵验的某某寺庙。到了寺庙,就会有热情的工作人员向你介绍各种各样香的价格。烧完香就轮到寺庙的大师们出场了,他们一般都是承包人招聘来占卜算命者给游客看手相、面相,说你有灾有难,怎么办?花呗、掏呗,纸元宝、护身符必不可少,虽然功德钱是随意,自然是多多益善。香火旺盛时,每天打开功德箱,人家只清理五十、一百的大钞,五元、十元的都懒得清点。你以为功德钱是给了寺庙,其实是进了个人的口袋。前些时媒体报道:云南灵照寺方丈遇害后留有400多万个人存款,为存款归属其家人还与寺院打起了官司。如果和尚不挣钱,方丈能有几百万存款吗?
如今寺庙里,不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公务员,成了最赚钱和最受尊敬的职业。当和尚如此赚钱,就有了不少假和尚,为赚游客的解签钱,有些寺庙还不惜请来假大师,这些人都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高过白领。这些“大师”多已结婚生子,并购置了房产,开着价值不菲的轿车。
其实国家是有明令禁止把寺庙承包给私人,但是现实中根本挡不住。寺庙由宗教场所变成了经营场所有很多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转型期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干扰了正常的宗教生活,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利益难以分配清楚,就出现了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种种乱象。寺庙被承包,信仰也随之被承包,寺庙成了某些人的聚宝盆,这真成了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管理寺庙的人都钻进了钱眼里,鬼才相信这个寺庙还能给祈福者带来运气,连信仰也可以用来做生意,我们不知道是应该叹服一些人的精明还是为他们的灵魂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