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国货与爱国
(2022-04-21 11:07:08)长久以来,有一句口号总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这便是抵制洋货、购买国货,直至发生怒砸私家外国车的事件。事实上,越是一腔热情就越容易事与愿违,任何问题都要分辨清楚现现实与可能,谁人不愿国家好?这是基本事实,但国家强大是不是只要买国货就能实现呢?如果这么简单当然好,放眼世界,一个国家之所以快速发展绝不是动员国人不买舶来品,而是有赖于另外一个极端重要的原理,它叫比较优势。
比如两个国家,甲国生产衬衫效率高,乙国生产皮鞋效率也高,甲国就不应该去生产皮鞋,而是直接去乙国买,因为同样的时间甲国可以生产更多的衬衫赚更多的钱,而且就算甲国生产皮鞋的效率比乙国还高也没有必要自己生产,因为这还要取决于相对效率。甲国衬衫的效率比乙国高十倍,皮鞋效率只比乙国高两倍,甲国还是应该去买乙国的皮鞋,因为甲国可以从衬衫赚回更多的钱。同一份资源,衬衫和皮鞋是在相互竞争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自己一方结果第一,那么拉低整体效率也会让“第一”缩水,钱只有一份,买了皮鞋就买不了衬衫,原本衬衫行业可以发展的更快一点,效率更高一点,如此只能走向反面。
再有则是变相削弱竞争力,有人说就算美国车极度耗油美国也会坚持用,应该向美国人学习。可是要知道,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和汽车相关的行业严重受损,竞争力大打折扣。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产业链,需要有上下游产品。一部手机几百个零件,一台汽车几千个零件,想做强做大就得无数上下游行业密切合作才行,而这些行业的发展需要条件,需要市场经济,需要自由贸易。以手机为例,总得先有一个研发团队,一个产业链培养一批技术工人,延揽一批管理人才,上下游畅通无阻,最后才能与竞争者一决高下。
诺基亚时代我们没有这样的实力,现在,我们的智能手机领先世界完全在于技术的进步和能量的积累。还有我们怎么区分国产和进口,比如说一汽奥迪、上海大众,到底是国产还是进口?苹果手机有一半零件在中国生产,涉及千千万万的基础行业,千千万万的工人就业,到底是该支持还是不该支持?世界是动态的,贸易是多边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参数,不是调整一下就可以平衡的。欲竞争就要从比较优势入手,从对手做不了的领域入手,从别人看不起、看不上的地方入手,投入更多的资源到核心领域,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才能不被别人卡脖子。最顶尖端的技术从来是不卖的,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效率,我们爱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用科技和效率让它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