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花间竹

(2021-04-27 07:56:50)
标签:

文化

【M103】形容交替或交错;用例:男生女生梅花间竹排成一列。
“梅花间竹”这个俚语可以指空间上的交错,例如本条用例;也可以指时间上的交替,例如A公司与B公司竞拍某地块,双方交替举牌,用这个俚语形象地描述便是“A公司与B公司梅花间竹举牌,双方志在必得。”
这个俚语的掌故一说是源自国画技法理论,按古代传统美学,构图时梅花和竹子相间的布局最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梅花间竹”遂用来比喻事物有序间隔,错落有致;另一说是本作“桃花间竹”。据中大古文献研究所黄国声教授考证,“桃花间竹”乃清道光年间的吾粤新兴的俗曲名称,张维屏(晚清粤籍诗人)曾赞云:“才听桃花间竹来,已看榆荚飞钱去。”自注:“桃花间竹,粤俗歌名。”该句的社会背景是当年广州流行以木鱼为主的俗曲。但广州作为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和“天子南库”,各地“跑广”的客商云集蔽邑,外省人习惯听用北方话唱的马头调俗曲,于是每当南北人士聚会,在珠江江面上的妓艇花舫中,歌妓为兼顾主人和客人的口味,往往将木鱼和马头调掺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南北混合的俗曲,这种曲子的结构是先唱一段马头调后,于过板处掺入六至八句不等的木鱼歌,然后依次交替唱下去,又起了个曲名叫“桃花间竹”。这一来,宾主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此等情景,又见黄遵宪(晚清粤籍诗人)《岁暮怀人诗》:“珠江月上海初潮,旧侣诗朋次第邀。唱到招郎吊秋喜,桃花间竹最魂消。”或因蔽邑罕见桃花而有萝岗素负盛名的梅林(萝岗香雪据传始于宋代),“桃花间竹”这个俗曲名称后来在坊间讹传为“梅花间竹”,并成为俚语形容次第相间。
“梅花间竹”的“间”是动词,指间隔,释义见《类篇》:“间,厕也,瘳也,代也。”例见《左传·昭公十四年》:“若以君灵不死,请待间而盟(如果托您的福而不死,请等病稍稍好一点再和您结盟)。““间”作动词读“居觅切”(《类篇》),通语今音jiàn,粤音gan3,作名词读“居闲切”(《类篇》),通语今音jian第一声,粤音gan1,“梅花间竹”的“间”作动词念gan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