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3次教研

(2023-04-20 13:29:28)

项目名称

公开课

项目负责人

 

邱菲

活动时间

7

活动地点

高二电商、高一财会

活动主题

公开课

主持人

蘧萍萍、赵玉珍

参加对象

财经商贸组全体成员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 全组老师为萍萍老师、玉珍老师的课堂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

2. 萍萍老师、玉珍老师准备课堂材料及课堂课件,上公开课。

3. 全组老师集体听课。

4. 全组老师集中会议室评课

5. 萍萍老师、玉珍针对自己的设计思路,结合组内成员写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

与意见

全组老师能对本次活动,积极参与,针对公开课的环节开展激烈的讨论。针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并形成了一个较为优秀且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

过程确认

 

  教科室负责人签字: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任务 分类整理

课题

1.2.1商品分类整理

建议课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商品分类整理的基本作业流程,能规范实际的商品分类整理作业。

2.了解仓库内的不同作业区,规范仓库作业。

3.理解商品分类及其基本分类依据和分类层次能选择合适的商品分类依据进行商品的分类。

教学重点

1.商品分类整理的作业流程和作业内容。

2.商品的基本分类,能选择合适的商品分类依据进行商品的分类。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商品分类依据进行商品的分类

教学设备准备

视频、微课PPT教学案例、组建班级学习群(QQ

教学过程

课前

 

预习:观看操作视频、梳理作业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商品分类整理的基本作业流程

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3次教研 

【索引见教材P1页项目实施流程及P16页作业步骤

1.发布视频项目1任务2分类整理作业流程.mp4》及视频学习任务单活动1.2.1部分)附件1

2.针对回收的学习任务单填写情况,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做好上课准备

 

观看视频项目1任务2分类整理作业流程.mp4》,完成学习任务单活动1.2.1部分)(见附件1):

1)分析视频中商品分类整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根据视频梳理商品分类整理的作业流程为课堂实践做好准备

课中

环节一:结合实际案例,解析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商品分类整理的概念

2.商品的基本分类

1)商品分类依据

2)商品分类层次

【索引教材P2页内容、教材P7页知识链接

 

呈现超市等不同零售商店的商品分类案例

问题一:案例中商品分类的结果是什么?

问题从这样的结果来看,案例中的商店采用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问题三:你觉得这样的分类有什么好处?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查看教师提供实际单据,头脑风暴回答问题,理解相关知识的概念

环节二:领取实践任务,小组合作操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找到自己的工作区

2.  商品分类依据的选用

【索引见教材P16页作业助手P7页知识链接

 

1.教师下达活动任务

将经接单审核后的到库商品分类整理到仓库待检区,以方便质检人员对其进行检验(见教材P16页的作业背景),各作业步骤的结果按要求填写到教材P16页的横线和表1-1中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业助手明确正确的工作区,正确选用商品分类依据对商品进行分类。

3.对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提问进行答疑解惑。

1.学生领取任务,分析任务,回顾商品分类整理的作业流程,明确任务实施的基本操作

2.根据仓库作业区的划分,本次作业应在哪个区域?记录决定结果

3.对本次到库待检商品进行分类,将结果记录到教材P16页表1-1中。

环节三:总结实践成果交流思考提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理论与操作总结:

附件2思维导图

1.提供作业实践的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

2.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基于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与操作要领的总结。

1.各小组呈现活动任务填写结果参考答案完成任务实践的自评

2.总结交流这节学习了哪些内容?收获什么?

课后

拓展:延伸课内活动,巩固知识技能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商品分类再实践,进一步熟悉商品分类的依据和商品分类的层次。

课后拓展任务布置

实地调研至少两家以上的商店,记录这些商家的商品分类情况。再以家里的图书、日用品为对象,进行分类实践,记录分类结果。

实地调研至少两家以上的商店,记录这些商家的商品分类情况。以家里的图书、日用品为对象,进行分类实践,记录分类结果。

 

      课题 《应收账款》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赊销业务实例 1

长江公司赊销给东方公司甲产品 1000 件, 单位售价 100 元, 增值税率 17%, 代垫运杂费 3 000 元, 款未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长江公司此赊销业务发生后, 可能会发生的相关业务: 1、 应收账款的确认—2、 收款—3、 无法收款发生坏账—4、 坏账准备的计提的核算即引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 现金折扣的核算

教师展示赊销业务实例 1 中条件发生变化: (案例的变式)

长江公司给予东方公司 2/10 1/20 N/30 的现金折扣条件。

师生分析业务, 明确“1/10 1/20 N/30” 表示的含义, 并引导学

生训练完成每一业务的账务处理:

1、 销售发生时:

借: 应收账款东方公司 120 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

银行存款 3 000

2、 假定在 10 内收款时: (东方公司在 10 天内付款)

现金折扣=100 000×2%=2 000(元)

银行存款=120 000—2 000=118 000(元)

借: 银行存款 118 000

财务费用 2 000

贷: 应收账款东方公司 120 000

3、 假定在 20 天内收款: (东方公司在 11——20 天内付款)

现金折扣=100 000×1%=1 000(元)

银行存款=120 0001 000=119 000(元)

借: 银行存款 119 000

财务费用 1 000

贷: 应收账款东方公司 120 000

4、 假定在 30 天内收款: (东方公司在第 21 —30 天付款)

借: 银行存款 120 000

贷: 应收账款东方公司 120 000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 在有现金折扣条件下的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

总价法和净价法, 我国现在采用总价法。

(2) 给予对方的现金折扣的处理: 作为融资费用, 记入财务费用。

三、 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

教师引言: 诸如东方公司的前欠款可能在 30 天甚至在更长的

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 发生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很少的应收账

——坏账, 因为坏账所造成的损失——坏账损失。 企业对可能发

生的坏账损失而提取的准备——坏账准备。

教师提问: 企业如何计提坏账准备———引出计提的方法:

1) 账龄分析法;

2) 销货百分比法;

3) 个别计价法;

4)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四、 坏账准备的核算:

1、 教师展示坏账准备业务实例 2

长江公司 2000 年初坏账准备账户 余额为贷方余额 500 元, 坏账准

备的计提比例为 0. 5% 2000 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 1200 000 元;

2001 年发生坏账 5 000 元, 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 1 400 000 元;

2002 年内上年发生的坏账损失中有 2 000 元收回, 年末应收账

款余额为 1 000 000 元。

要求分别进行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2、 师生共同分析各年的业务实例, 由学生完成第 1 题:

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1 200 000×0. 5%500=5 500(元)

借: 资产减值损失 5 500

贷: 坏账准备 5 500

3、 师生共同分析业务实例, 共同完成第 2 题:

发生坏账时:

借: 坏账准备 5 000

贷: 应收账款 5 000

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1 400 000×0. 5%1 200 000×0. 5%+5 000

=6 000(元)

借: 资产减值损失 6 000

贷: 坏账准备 6 000

4、 学生分析业务实例, 完成第 3 题:

发生的坏账又收回时

借: 应收账款 2 000

贷: 坏账准备 2 000

借: 银行存款 2 000

贷: 应收账款 2 000

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1 000 000×0. 5%1 400 000×0. 5%2 000

=4 000(元)

借: 坏账准备 4 000

贷: 资产减值损失 4 000

账务处理时的注意点: 坏账的确认条件和计提的范围

课后反思:

本堂课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思路, 以案例分析讲解综合案例运用引发学生主动归纳总结为流程进行教学, 学生对于应收账款及现金折扣的处理变得易懂易学。 对于坏账业务的核算, 由实例展开, 师生共同随着业务的发生过程进行学习, 学生深入实际业务, 分析、 探索、 归纳, 总结, 从而较好地理解坏账业务的发生过程, 掌握坏账业务的账务处理及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计算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