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仔细想来,深觉有理。 很多时候,并非是我们的生活出了问题,而是心态出了问题。 想要过得好,就要学会给自己的心做减法。 只有心简单了,烦恼才能少。 走过半生,方才顿悟,一个人最通透的活法,就是少虑,少疑,少怨。 图片 想得太多,就是自寻烦恼 作家檀金在《你就是想得太多》一书中写道: “所有的不堪和烦恼,只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恋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担心和疑虑,全是自己的原因。” 深表赞同。 人的大多数烦恼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源于想得太多,自己吓自己。 曾在网上看到网友@王小鱼的故事,感触颇深。 28岁时,她生下了儿子,这本来是件很幸福的事,但她总是忧心忡忡。 孩子刚出生时有轻微黄疸,医生说情况正常,她却焦虑得整晚睡不着。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发生胀气和肠绞痛,她就整天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也有。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白白胖胖的,她就怀疑是不是自己喂养不当、照顾不周...... 只要孩子有点风吹草动,她就立马脑补出各种恶性结果。 那段时间,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糟糕透了。 可实际上,孩子很健康,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老公也很体贴。 而这些无中生有的烦恼,让她看不见生活的美好,精神不振,甚至经常失眠头痛。 图片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直到有一天,看到镜子中面容憔悴的自己,她吓了一跳,开始反思过往的行为。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过:“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焦虑,都是杞人忧天。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人的忧虑有92%从未发生过,剩下8%是可以轻易应付的。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身体稍有不适,就怀疑是癌症的征兆;新闻上说经济不景气,就担心自己会被裁员;听说了一些八卦的两性故事,就天天害怕自己会“被渣”…… 过度的思虑,让我们整天焦虑不安,诚惶诚恐,不仅耗废精力,还会拖垮我们的身体。 想得太多,往往是自寻烦恼;少思少虑,日子才能过得轻松自在。 图片 疑心过重,就是自我消耗 一位佛学大师问自己的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疑’?” 有人答不信任他人,有人答猜忌身边发生的事情。 等所有人都说完了,大师说: “甲骨文中的‘疑’字,是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前面有两条路,他站在路口不知道应该往哪里走。所谓‘疑’,并不是不信任他人,而是不信任自己。” 《素书》上说:“自信不疑人,自疑不信人。” 总是猜疑别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樊登老师在解释成语“庸人自扰”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女人,偶然发现丈夫的信用卡账单上,有一个酒店的消费记录,女人气愤不已,以为丈夫背着自己,和其他女人交往。 丈夫下班后,女人便问丈夫那天去了哪里,丈夫回答说只是去上班了。 女人没有再追问,心里却更加怀疑丈夫在欺骗自己。 她每天跟闺密哭诉,纠结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丈夫才去外面找小三。 就这样痛苦了一个月,她伤透了心,想要离婚,于是和丈夫摊牌。 丈夫感到莫名其妙,女人便把信用卡的酒店消费记录拿给丈夫看,并让丈夫陪她去查消费地点。 原来,那天丈夫是去加油站加油,不巧加油站的POS机坏了,又没带现金,只好借用旁边酒店的POS机交费。 而女人的胡乱猜疑,不仅让自己痛苦不堪,还差点导致婚姻破裂。 图片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有句话说: “这世上所有的误会都来自不理解,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不沟通,所有的错过都来自不信任。” 婚姻中最忌讳的,不是矛盾和争吵,而是彼此的不信任。 很多破碎的感情,都是因为其中的一方没有安全感,总是疑神疑鬼,给另一方造成了压力和困扰。 疑心过重,是一种自我消耗,只有理解信任,感情才会稳固长久。 图片 一味抱怨,就是自我桎梏 比利时有句谚语:“跳舞不好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的鞋子。” 很多时候,遇到不顺利,我们总是习惯性抱怨,殊不知,其实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和朋友报怨,说公司领导不器重他,总是让他做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没有发展前景,他想自己创业。 朋友建议他先别着急辞职,学习一下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以后自己创业的时候用得到。 他一想也是。 于是,他开始细心观察公司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运作的,甚至连打印机坏了都学着修理,心想以后自己当老板,能省则省。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问他学得如何,打算什么时候辞职。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不打算走了。 原来,领导见他工作如此努力,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不仅提拔了他,还让他负责一些重要的项目。 而他也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不足。 当我们对生活不满时,抱怨是没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去改变。 稻盛和夫年轻时,曾经历过一段暗淡无光的日子。 考大学时没有考入第一志愿;毕业时又赶上经济大萧条,参加多次就业考试,屡战屡败。 好不容易谋得一个职位,却是一个随时会倒闭的公司,经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稻盛和夫也曾抱怨:“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但他并未沉溺于此,而是努力调整心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努力,终于获得成功。 图片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人生在世,与其报怨时运不济、怀才不遇,不如好好工作去改变现状。 《论语》中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遇到问题,厉害的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普通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感情不顺、赚钱不易、人际关系复杂…… 喜欢归咎于外界的人,只会抱怨;聪明人则会反省自己,摆脱困境。 遇事一味抱怨,只会桎梏限制我们的思想和眼界;懂得反求诸己,才会走出别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