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赋 / 文匡民
(2016-07-22 15:18:03)
标签:
刘红英书法家平遥县阳泉市 |
分类: 赋文精选 |
有客登太行。踰长城之限,临西天之极,穿青石之峡,出榆交之戒;乃拊榆关之侧背,迈黑砂岭而北,有一水横焉,是桃河也。水自西来,触狮脑直东,河道稍阔,水流缓急;洪水时发,推沙积岸,故有沙江之称。地当驿道,有渡得通,僻而不偏。清光绪之间,筑正太铁路,于此设站。乃名阳泉,俗谓站上。争矿之后,保晋公司迁此,所以乘交通之便,就煤铁之利者,人口渐繁,亦不过平定之一街耳,正太之役,阳泉解放,建城立市,此中共创建之第一城;百业勃兴,规模日宏;于时花甲之寿。然人过花甲垂垂老矣,城逾六十,乃复年青。况人有奉献之心,物有天然之利,所谓人杰地灵乃尔。是作斯赋以颂之,辞曰:
吾家阳泉,乃在太行万山丛中。与冀交接,为唐东境。邈邈乎,北枕恒岳之余脉;浩浩乎,南藉上党之群峰。川走委蛇,支兮曼兮,辞云汉还济北海;山驰龙马,突兮奔兮,衔首尾而赴苍穹。
披草莱,辨仇犹之旧墟;斩增土,探赵简之古城。历冠山,怀先贤之懿德;朝别宫,慕程婴之高风。掬漾泉,瞻石舟之故居;仰畏热,品青主之雅正。临瀑水,觅元山之佳句;访妒女,问果老之逸踪。走七亘,叹刘帅用兵之神、之妙;攀狮脑,缅彭总为国之勇、之忠。越重巘,夕照浮化丹顶可入画卷;对隆崇,旦晞藏山青壁几似削屏。家植殷仲文之庭树,荣撑华盖,遮阳遮雨;山簇刘梦得之宝砥,堪称奇雄;可卧可凭。花弄异彩,鸟好音声,人在山上,啸傲仙风。
春秋中叶,此当狄夏之冲。皋落灭于申生之戟指,仇犹丧于智伯之遗钟;是入晋土,统归赵封。
斯绝域也。故关之固,蹙地成隘。一夫当之,万夫莫敌。汉楚之际,成安若用广武策;韩侯举兵下赵,曾不能毕功于背水一役。
北与故关呈相依之势者,古有承天之城。即山为墉,雉横云耸。想当年千数铁骑,百计虎贲;甲曜日白,旌拂霄红。发石也,九天星落;伐鼓也,六虚雷鸣。饮马也,洿池可吸而竭;奋足也,常山可踏而平。
斯奥埌也。盘古之纪,地老天荒。犁山植煤,独厚我乡。野无完块,固乏洋溢之饶;山唯长莽,确有丰富之藏。
或言女娲,来徂是疆。所居何处?浮山之阳。日出而作,日入息将。穴以为室,石以为床;蘅以为席,麂以为裳。
北风寒矣,谁之能御。抱草负石,瑟缩乃躯。感日月交替之失宜,哀吾生生之将息。
拣五方之石,叠为塔灶。范熊熊之烈火,使徐徐其燃烧。
曾一夜之更深,娲不怠而小憩。恍迁延以入梦,惚有凤之来仪。爱好梦之不醒,惕火种之有虞。急旋身以向火,竟愕然而呆立。究不闻霹雳于天,却见得列缺在地。塔火其熛,火塔其玉。玲珑剔透,光怪陆离。通室洋洋如季春之暖,而明发乎四壁。
有以言乎?庙有陆深碑在,可以为辩。
有以征乎?山有炼石灶存,是为所遗。
有以信乎?“夔一足”,夫子诂之,是可信也。
有以言、以征、以信而倡之者乎?曰:
凡我古州之地,上元之夕;家置塔火,当户而立。炼之达旦,光曜天际。名曰“补天”,女娲以祭。是吾民不故神其事,乃足破千古之疑。
辗转思之:炭之为物也,初深藏浅露,落落寂寂。不为名累,不为利驱;不招不摇,所谓静以处仁。一旦发之于外,则任填炉中,举辉光之于天,留温暖之于人,弃灰烬之于地;无怨无悔,所谓动以赞礼。
以物类情,含风孕俗;民为化服,相砥相励。实心做人,虚心向火;报人万万,人报万一,而不以为侮;此女娲精神之要领,体煤炭文化之真谛。
我阳泉广矣、廓矣。石太横陈,风催飚轮,逶东迤西。太旧高迈,势压雄关,呀呼天衢。路通八方,绝域不绝;四海为近,周行风靡。广廓之间,奋发有期。
我阳泉奋矣、发矣。追时代之罡风,沐改革之好雨。集科工于一身,结城乡为一体。用煤炭之优势,发百业于旦夕。秉发明之宗要,图不断之进取。莹莹明珠城,煌煌鲁尔区。知机遇之不再,唯努力为前驱。
我阳泉富矣、丽矣。太行山上,一炉塔火;桃河之畔,一方锦帔。十里金堤,分列八梁,梁各异姿,如八条彩带,束我桃河纤纤之腰身;两岸长街,街统十路,路连百巷,如满树繁枝,展我阳泉勃勃之生机。
欹,今我阳泉广矣廓矣、奋矣发矣、富矣丽矣,犹不敢忘先祖劳动之功烈,发明之淳德,乃复为之歌云:
此炭火之始兮,胜木火之虚。
发地之所有兮,补天之所遗。
不以征伐之功兮,名符三王、五帝。
惠我民于洪荒兮,历万世谁能替。
吾家阳泉,乃在太行万山丛中。与冀交接,为唐东境。邈邈乎,北枕恒岳之余脉;浩浩乎,南藉上党之群峰。川走委蛇,支兮曼兮,辞云汉还济北海;山驰龙马,突兮奔兮,衔首尾而赴苍穹。
披草莱,辨仇犹之旧墟;斩增土,探赵简之古城。历冠山,怀先贤之懿德;朝别宫,慕程婴之高风。掬漾泉,瞻石舟之故居;仰畏热,品青主之雅正。临瀑水,觅元山之佳句;访妒女,问果老之逸踪。走七亘,叹刘帅用兵之神、之妙;攀狮脑,缅彭总为国之勇、之忠。越重巘,夕照浮化丹顶可入画卷;对隆崇,旦晞藏山青壁几似削屏。家植殷仲文之庭树,荣撑华盖,遮阳遮雨;山簇刘梦得之宝砥,堪称奇雄;可卧可凭。花弄异彩,鸟好音声,人在山上,啸傲仙风。
春秋中叶,此当狄夏之冲。皋落灭于申生之戟指,仇犹丧于智伯之遗钟;是入晋土,统归赵封。
斯绝域也。故关之固,蹙地成隘。一夫当之,万夫莫敌。汉楚之际,成安若用广武策;韩侯举兵下赵,曾不能毕功于背水一役。
北与故关呈相依之势者,古有承天之城。即山为墉,雉横云耸。想当年千数铁骑,百计虎贲;甲曜日白,旌拂霄红。发石也,九天星落;伐鼓也,六虚雷鸣。饮马也,洿池可吸而竭;奋足也,常山可踏而平。
斯奥埌也。盘古之纪,地老天荒。犁山植煤,独厚我乡。野无完块,固乏洋溢之饶;山唯长莽,确有丰富之藏。
或言女娲,来徂是疆。所居何处?浮山之阳。日出而作,日入息将。穴以为室,石以为床;蘅以为席,麂以为裳。
北风寒矣,谁之能御。抱草负石,瑟缩乃躯。感日月交替之失宜,哀吾生生之将息。
拣五方之石,叠为塔灶。范熊熊之烈火,使徐徐其燃烧。
曾一夜之更深,娲不怠而小憩。恍迁延以入梦,惚有凤之来仪。爱好梦之不醒,惕火种之有虞。急旋身以向火,竟愕然而呆立。究不闻霹雳于天,却见得列缺在地。塔火其熛,火塔其玉。玲珑剔透,光怪陆离。通室洋洋如季春之暖,而明发乎四壁。
有以言乎?庙有陆深碑在,可以为辩。
有以征乎?山有炼石灶存,是为所遗。
有以信乎?“夔一足”,夫子诂之,是可信也。
有以言、以征、以信而倡之者乎?曰:
凡我古州之地,上元之夕;家置塔火,当户而立。炼之达旦,光曜天际。名曰“补天”,女娲以祭。是吾民不故神其事,乃足破千古之疑。
辗转思之:炭之为物也,初深藏浅露,落落寂寂。不为名累,不为利驱;不招不摇,所谓静以处仁。一旦发之于外,则任填炉中,举辉光之于天,留温暖之于人,弃灰烬之于地;无怨无悔,所谓动以赞礼。
以物类情,含风孕俗;民为化服,相砥相励。实心做人,虚心向火;报人万万,人报万一,而不以为侮;此女娲精神之要领,体煤炭文化之真谛。
我阳泉广矣、廓矣。石太横陈,风催飚轮,逶东迤西。太旧高迈,势压雄关,呀呼天衢。路通八方,绝域不绝;四海为近,周行风靡。广廓之间,奋发有期。
我阳泉奋矣、发矣。追时代之罡风,沐改革之好雨。集科工于一身,结城乡为一体。用煤炭之优势,发百业于旦夕。秉发明之宗要,图不断之进取。莹莹明珠城,煌煌鲁尔区。知机遇之不再,唯努力为前驱。
我阳泉富矣、丽矣。太行山上,一炉塔火;桃河之畔,一方锦帔。十里金堤,分列八梁,梁各异姿,如八条彩带,束我桃河纤纤之腰身;两岸长街,街统十路,路连百巷,如满树繁枝,展我阳泉勃勃之生机。
欹,今我阳泉广矣廓矣、奋矣发矣、富矣丽矣,犹不敢忘先祖劳动之功烈,发明之淳德,乃复为之歌云:
此炭火之始兮,胜木火之虚。
发地之所有兮,补天之所遗。
不以征伐之功兮,名符三王、五帝。
惠我民于洪荒兮,历万世谁能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