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的盘古开天到今天的日新月异航空航天、高铁核能、生物制药、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业,人类的荒蛮和文明都是因为“心”。笔者以为即使是远古的刀耕火种,但也是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希冀,也就是吾心自有光明月。
随着科技的研发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层粗不穷,人们愈加注重感官享受和物质生活。长久以来才发出人生“不了了之”的哀叹。
是王阳明给了我们醍醐灌顶:人生要有所作为就要强调“心”,做到心如明镜、不偏不倚、虚而应物,往之不究:“道自升沉宁有定,心存气节不无偏。知君已得虚舟意,随处风波只晏然。”指出一个人的内心只要有一种定见,有一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就能坦然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际遇,不论在什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正确对待现实,没有过于偏颇、怨天尤人的心理。
正是王阳明、曾国藩、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等一系列“吾心自有光明月”的伟人他们给世人醍醐灌顶:要向死而生改天换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绝不能迷失自我只是为了物质享受,上述古往今来的英雄就是纪念碑、进军号和催化剂,让我们时刻警醒:人活着为什么?死去留什么?
人要有向上的光明心,就要做到从内而外的人生、胸有格局、知行合一、自我控制、修炼自己、坚韧的智慧,从而成就自己,成就周围和世界。
这都是心学,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只要你管控好内心,可以修炼成强大的自己找回自己拥有幸福实现人生价值。
当下有很多宿命论者,他们唉声叹气抑郁压抑,是没有掌控好心,不知道心的神奇功能,如果一个人能够参禅打坐静下心来,一定会发现人与自然的规律,把事情做的完美。可以说,镇定自若的心境,是能力和智慧的源泉。王阳明一生用生命践行“良知”,用生命来探索并实践成圣之道,并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晚年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以诗言志,可作为他一生行程和心灵境界的写照:“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我心坦荡澄澈,宛如一轮皎洁的明月,无生无灭,无欠无缺,永放光明。此时心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山河大地无不在我心光明的普照之下,心中的明月随时可见,又何必等到中秋节呢!王阳明的学说,是一种身心之学,也是一种“救世之学”,注重实践,要求从自我的身心修养做起,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在人生中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为人们在完善自我、为人处世和修身立业上提供了哲学智慧。今天,我们在各方面都应该汲取、运用王阳明思想中的哲学智慧,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这对于成就自己的事业、找到人生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