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宏伟律师谈王阳明心体的三个释明

(2022-06-01 08:59:00)

王阳明认为人的智慧是从“心体”悟出来的,在具体的学习实验中,如果有不理解和不懂的地方就要静下心来,如果“心体”醍醐灌顶也就是开悟了,那么结果就出来了:

  1、生发智慧的源泉是心:从开发智慧的角度讲,心学的宗旨和修养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明史》记载:“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

王阳明以文臣之身领兵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功显赫,在明朝一代,首屈一指。为什么在局势十分危险复杂之时,他仍然能够镇定如常,静如止水,算无遗策,智谋过人?

此中虽然有他天资高的缘故,但他经过修养身心,领略了儒家的“中和之道”,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化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王阳明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无所不知的全面智慧、超越智慧,是通过他所发明的合理方法,开发了人人本来具备的智慧潜能,实现了由普通人到智慧“超人”的真实过渡,为人类提供了自我圆满的典范。

心体是开发智慧的源泉,如果能够很好的开悟心体就能开发智慧超越智慧,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为学须有头脑,功夫方有着落,如舟之有舵”。

刘宏伟律师谈王阳明心体的三个释明 

2、向死而生:有个成语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濒临绝望绝境的情况下,敢于孤独一掷,能够做到向死而生,都能成就大的事业。古往今来也释明了一个道理:凡是成就大事者,都有过濒临死亡的经历,但是如果能够绝地反击向死而生恰恰能够成功。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自《孙子·九地》。

王阳明学贯东西是儒、释、道三家为一体的大儒。他就是向死而生的一生,在这个过程中他悟透了生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创造了传奇。

刘宏伟律师谈王阳明心体的三个释明 

 3、求人不如求己:我们要对遇到的困难心怀感恩,同时要释明一个道理:困难是给你亮红灯,是在提示你,你该重视了要解决掉。每个困难后边都有一个办法,只要你静下心来反观内心,就能找到求解的办法。要记住求人不如求己,你在困难面前要学圣贤的那种知难不难百折不挠的豁达精神,通过持续性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