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研”途馨香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动态 |
冬之美,在于积蓄力量;教之美,在于研讨提升。12月19日,包河区生物学科省级课题·嵌入可视化概念教学研讨活动在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区顺利举行。包河区生物学科教研员王贞老师、省级课题组成员、包河区生物名师工作室联盟成员和各校初中生物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科大先研院的张蕾蕾老师分享了嵌入可视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理论基础,张老师指出生物学科概念众多,学生容易产生“迷思概念”,难以运用概念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可借助一定的工具实现生动化的表达,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实现可视化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科素养。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区的郑艳老师对目前生物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有概念建构困难、可视化资源质量适配性不足和教学“两张皮”等问题。根据以上问题,课题研发将开发特有的四段式问诊模式,并在可视化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攻克迷思概念的目标。
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的陶方彬老师,展示了一节优质研讨课《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新课标下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通过开展一系列精彩的教学活动,紧抓住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细节,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和学生们展示了丰富而独特的生物课堂魅力。
单元教学设计聚焦教材单元中生物学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建构单元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内在特定关系,是对单元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使教学情景、教学问题、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层次化、整体化、系统化的一种教学设计。陈先达、朱玲玉、武倩、宋慧和王芝五位老师分别进行了大单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展示,他们处处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在单元教学中以情境、问题活动、评价为学习主线,帮助学生明确单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脉络,以课时学习的目标、内容和路径等转变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从而走向深度学习。
包河区生物学科教研员王贞老师总结到:教研是思维的碰撞,是理念的互动;每一次问题的探讨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场分享的指导都是智慧的传递。活动激发了教师们的创新精神和教学热情,在未来的教研教改的道路上,大家将继续不忘初心、深入探索、逐梦前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李本勤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