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团队助力,蓄力2023新征程

标签:
教育 |
分类: 生物教研动态 |
2023年1月3日和5日上午,包河区生物教师们齐聚云端,聆听来自中科大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徐奇智团队的“评价量表的研发”讲座。徐奇智教授为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其团队一直都致力于新媒体技术+科学教育及科学传播。2022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评一体化”,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开展有效评价的难点,此次线上培训课程针对教学评价量表开发和应用的主题,为老师们送来及时雨。
1.讲座传授教育测评量表设计的基础知识
会议伊始,徐奇智老师先以《量表开发的方法》为题介绍了量表开发的基础知识。详细地介绍了教育学测量工具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量表开发的一般过程。通过徐教授的简要介绍,我们了解了量表在测量心理学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如果在教育学中也经常会使用,其中二元量表和李克特量表(多级量表)使用的较多;在教育学中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试的试题、对某些学习过程中心理变量的测量问卷、对心智概念进行诊断的清单、对特定观念进行测量的开放式问卷量表使用的频度较高。
徐教授重点介绍了量表开发的一般过程。
一线中学教师感觉量表开发技术含量高,可望而不可及。徐老师结合实例和形象的直观图进行讲解,让原本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如针对数据分析与信效度检验中的信度和效度(包含内容效度、校标效度、结构效度),单纯的理论比较晦涩难懂,徐教授利用图中弹着点不同,弹着点越集中则信度越大,弹着点平均分布越集中则效度越大,以此让复杂的知识形象化。
2.三类量表开发的案例解析示范更清晰
在徐教授讲座的基础上,由他的研究生刘明娟、陈诺、董海微三位同学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迷思概念诊断量表》、《科学探究观开放式量表》、《批判性思维HElghten测试》三个实例进一步巩固量表的研发过程。
本学期包河区生物学科与科大徐奇智教授团队联合开展了大单元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与应用,大单元主题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单元的迷思概念诊断量表》是澳大利亚学者Treagustyu于1987年为8——12年级年级学生设计。刘明娟同学向老师们介绍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单元的迷思概念诊断量表》设计过程:概念定义和操作化定义、题项设计、数据收集和信效度检验。作为一个二元量表,完全可以推广至多单元教学,不仅帮助教师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着重强调的部分,还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规划,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帮助可见一斑。
1月5号,本次讲座继续。徐教授团队的陈诺同学给大家重点讲解了科学探究观开放式量表。
科学探究管(VASI)量表是目前较为权威的关于测量12岁以上人员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的量表。陈诺同学重点介绍了VASI量表所测量的关于科学探究的八个维度、信效度检验和收集数据进行评分管理的应用过程。针对这种全开放式问题,学生的答案编码也很麻烦,评分相对比较难。
董海微同学针对“批判性思维HElghten测试”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董海微同学首先针对该量表在设计过程中的挑战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董海微同学将俄罗斯使用该量表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她指出在使用国外量表的过程中翻译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翻译不够准确,会严重影响测量的结果。而俄罗斯采取的是三步翻译和改编翻译相结合的方法,着实值得借鉴。
3.交流研讨,开启教研新征程
听完了详尽而精彩的报告后,徐老师进行总结,并与教研员王贞老师一起和听讲座的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合肥市南园学校的蔡沂老师提问,如何针对学生探究能力方面的量表进行开发?徐教授进行了耐心地指导,可以使用中文及英文的文献查阅,也可以针对一线教师的优势进行诊断错误概念的量表开发,更大地拓展了一线教师的视野。第46中学的周龙清老师对本次大单元教学概念量表测评的信效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徐教授回应此次样本充足,可以弥补不足。第29中学的葛亮老师提出如何《迷思概念测评量表》如何及时反馈数据以备教学调整,及教师如何参与量表制作提出了疑虑和建议。
王贞老师除了主持会议之外,针对以上问题也都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见解独到。王老师鼓励我区的生物教师以研究型教师的姿态参与到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成为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非常感谢中科大徐奇智团队倾力打造的评价课程。包河区四十多位生物学教师参与了此次为期二天的线上培训,教师们积极消化讲座的内容,对于正在进行的教学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包河区生物学科教师正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扎实地教改研究实践,蓄力开启2023年的新征程。(蔡沂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