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与对策思考

(2015-12-15 10:05:39)
分类: 畅所欲言

                             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与对策思考

           浏阳市新文学校   万芳

 

 

【内容提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一直以来相对薄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对策与思考,以改变这一现状,提高音乐课程地位,真正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音乐  现状  对策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提出背景:

由新音乐课程标准可见,中小学音乐课堂教育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塑造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小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促使中小学生得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音乐教师应该把握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围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等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现状分析:

 尽管音乐课程早已纳入课程计划,但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音乐教学工作明显不尽人意,没有很好地发挥音乐课堂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地位不高。

在当前考试制度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音乐课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的地位不高。首先是教育管理者价值取向偏向文化课教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教学质量往往只看重文化科目的一分两率,忽略了音乐等其他课程的评价,“唯考试分数论”泛滥,全“A”指标是唯一冲击目标,在这种评价机制下,音乐课程的地位显得无足挂齿,加强美育教育的愿望也显得苍白无力;其次是教师的功利心使然,一个音乐教师,每周就是一两节课,很多教师认为育人是班主任、是教育处的事,一两节课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加上学校对此课程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很多时候让音乐教师找不到归属感,教学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三是家长的期待不在音乐,当今社会是一个比较浮躁的社会,是一个取向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家长评价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往往盯着的是升学率、平均分,几乎没有家长会把音乐教学融入自己对学校的评价,认为孩子考试分数高了就优秀了,不会全方位多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即便是让孩子业余学声乐、器乐、舞蹈,也无非就是让孩子多个业余爱好或为孩子万一文化成绩升不了学就去参加艺考的前期准备而已;四是学生不重视,由于家庭、学校导向的影响,学生对音乐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往往把音乐课当作是放松的课,认为无关紧要,加上教材歌曲往往时代性较强,与孩子的距离比较远,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的热潮已远远胜过他们对音乐课上所学歌曲的兴趣,因此,音乐课的活力也就无从焕发。

2、缺乏师资的保障。

前些年,一些中等师范毕业生纷纷走向农村中小学,这些毕业生被誉为是“万金油”,他们所有课程都能教,虽非科班出身,但应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绰绰有余,现在,这批教师逐渐走向老龄化。随着中师的取消,高等院校师范专业课程的设置让大学毕业生专业性更强,加上偏远地区中小学生源减少,新鲜血液的需求不大,很少有大学生毕业后自愿到边远地区任教,即便是通过教师招聘分配到这些地区,往往也是想着早日跳出大山,加上师资的青黄不接,即便是音乐专业毕业也需要上其他文化课,让这些教师陷入“专业不专职”的无奈之中。

3、办学条件制约着音乐教学的发展。

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虽然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硬件建设与新时代音乐教育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学校连班班通尚未进校园,更谈不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的配备,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受限,教师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不多,前沿的教育理念无法传递,更无从谈起践行了。

4、社会对艺术的偏见影响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冲击着人们的视线与心灵,尤其是众明星的绯闻不断,更是扰乱了人们的视线,关注高雅艺术少,接收低俗事件多,很容易将艺术与低俗联系在一起,自然就会认为学音乐是不务正业了。

三、对策思考:

 1、改变评价机制,提高课程地位。

 新课标对音乐教育的地位做了明确的阐述,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将音乐教学的结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中考加入体育项目后,各校的体育教学已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从政策上引导加强音乐课教学。

 2、提升音乐教师的归属感与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

改变以往每年举办个艺术节,发个奖状就完事的现状,通过对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及教师个人的业绩考核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欲望,将音乐教师的评价考核与文化课教师等同对待,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

3、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

经费的保障是提升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用现代化的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更具多元性,从而激发音乐课堂的生命活力。

4、努力发挥先进文化的正能量。

网络、媒体应站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负责的高度,积极传递正能量,避免低俗节目扰乱视线,尤其是娱乐节目不能一味的哗众取宠,让本处在青春懵懂期的少男少女更加浮躁,彻底改变社会的偏见,让高雅艺术充斥人们的生活,从而提升音乐的地位。

 总之,音乐教学工作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是属于薄弱环节,只有多方协调努力,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认识音乐的育人功能,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音乐教学的春天一定会来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