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乒乓球变奏曲》教学实录

(2012-11-29 10:40:41)
标签:

杂谈

分类: 音乐教学

《乒乓球变奏曲》教学实录

香洲区甄贤小学    付瑜

 

课题:《乒乓球变奏曲》

执教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人音版第七册  第四课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欢快活泼,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全曲包含五格变奏。前三次变奏由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别再左右手弹出,表现了紧张而激烈的球赛开始了。四、五次在和弦的衬托下,主旋律变化为上行琶音和下行旋律组成,表现乒乓球飞来飞去划出的弧线,观众的欢呼和喝彩。

教学内容:

1、欣赏《乒乓球伴奏曲》;2、尝试创编《乒乓球变奏曲》

教学目标:

1、在欣赏乐曲中让学生感受乒乓球激烈场面;

2、能听出音乐的5次变奏;

3、在聆听过程中理解变奏的含义,并且用所学的只是尝试简单的变奏!

教学重点:接触变奏,了解变奏,同不同是方式感受变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变奏,创作变奏。

教学用具:钢琴、课件、磁性卡片。

教学过程:

(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付老师的穿着最适合干什么呢?

:做运动……

:老师很喜欢运动.请你猜猜我在做什么运动?

2. 猜动作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运动

a.师做动作学生猜

b.:你们在课间,课余时候都会做些什么运动呢?

3.律动

:听着音乐和付老师一起做运动吧!

【设计意图】从运动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聆听<</SPAN>乒乓变奏曲>

:我发现你们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这时候课间要举行一场体育比赛,!是场什么体育比赛呢?说说你的理由

1. 初听<</SPAN>乒乓变奏曲>

:是场什么比赛呢?为什么?

:跳绳,跑步……

:,因为它节奏很快,很跳跃,富有弹性……

:这首歌的作曲家到底用这段音乐表现什么运动呢?我们来看答案吧.

2.看视频(乒乓赛),再次聆听歌曲,并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

:原来是场乒乓球比赛,谁能听出来是用什么乐器弹奏的吗?

:钢琴

3.编曲名

:你能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吗?

4.出示课题

师:你们能从字面来理解一下什么叫变奏曲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感受乒乓比赛的激烈场面。在编曲名这一环节中,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

(三)了解《乒乓变奏曲》

师:现在老师来弹奏,请你听听乐曲有几个乐段?拿出纸和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听到一个乐段做一下记录,可以用圆圈,数字,波浪线任何图形都行。

1.听变奏曲,画图形。

2.再次聆听,做变形金刚的游戏

师:接下去我们换个方式,用身体的造型表现乐段,听到一个乐段就变一个造型,然后放着不动,听到第二个乐段再变一个造型,像变形金刚一样,总共变了几个造型,呆会请你告诉我。

A: 全班摆造型;

B:再请两位学生单独做造型。(让其他学生来数数他们做了几个造型)

师:谁正确呢?来看答案吧!蹦出的乒乓球会告诉你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个性。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点击屏幕)

a:这5个球的颜色?色彩是否有变化?

B5个球就代表5个乐段,在这5个乐段中有没有相同的旋律呢?请你哼唱出来。(请个别学生哼唱)

4.全班演唱主题旋律(点击第一个球,出现旋律线。)

5、跟琴唱并用手指表现音符的高低(要求唱准每个音)

【设计意图】(在多次聆听与体验中让学生听出歌曲的五次变奏,同时获得了审美的体验)

6、老师先做变奏的尝试,让学生用打拍子的方式感受音乐的变化;

7、出示变奏的含义

在保留主题旋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节奏、节

拍、速度、音色或通过加装饰音等手段来改变音

乐的效果和情绪,这在音乐中被称为变奏曲

(四)尝试变奏曲

1.复习已学节奏与节拍

2.小小作曲家

   请你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尝试变奏。

3.变奏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小结

    同学们!下课后可以自己和同学们一起创作,并将它录下来作为我们班的《乒乓球变奏曲》;上课的时间很短暂,下课的十分钟更不能忽略,只有休息好才能更有精神上好没有一节课!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本课我是为学生能在听、唱、演、创等音乐学习活动中,锻炼听觉记忆音乐主题变化能力,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趣味,感受打乒乓球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对音乐学习的热爱。本课旨在通过学习了《乒乓变奏曲》这首钢琴独奏曲后,学生初步知晓、感受、理解变奏曲式的结构。学生在这节课上集“欣赏者”、“表现者”、“创作者”、“评价者”为一身,始终在玩中学、乐中学,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音乐课。

这节课的难点——理解变奏创作手法和变奏曲式。

    学过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曲式结构的学习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那是因为,音乐曲式结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很多作曲家创作了诸如此类的乐曲后,归纳总结出来的。它是一种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需要学生分析、概括,最后总结出变奏曲式的概念。另外,知识的新授给没有相关分析经验的学生加深了理解这个知识的难度。一旦讲得不透,学生听辨起音乐主题与变奏来就会有如雾里看花之感。这节课就煮稀粥了。所以,本节课关键就在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理解变奏曲式中音乐主题的变化。

   总体说来,没有了理论的支撑,所有的教学手段就将成为空有其表的形式。通过设计本节课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课改必须是边研究边教学,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逐渐深入的研究中提升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同时提高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执行能力。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启迪我们教师一切从学生的思维(音乐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听觉思维的培养)出发,才能教、学相长。

http://s11/mw690/af5ceea7gcf98e79b280a&690



http://s6/mw690/af5ceea7gcf98d1f57325&690


 王晓飞老师点评:    
     付瑜老师是一名年青教师,是一名在教学上用心的教师,她不断的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最佩服的是她对待每一件事要么不做,做就做好的精神。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很多新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她不只讲解变奏,还让学生尝试变奏的作法,非常大胆,可以说,她以身示范的去触碰了很多教师不敢触碰的教学“雷区”。
     为什么说让学生创作是“雷区”呢?因为,这是教师心里最没底的环节,特别是在真实的课堂上(非录像课),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差甚远,到底会收到怎样的答卷,老师们真的是心里没底。其实,创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学生们在没有具体要求、范围和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创作。我们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能力的创作。例如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将如此复杂的变奏形式变得简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得心应手的创作方式,例如节拍的变奏、例如单一节奏的变奏,一来缩小了范围,二来降低了难度,我想这样的创作,孩子们喜欢,老师也不会再怕了!你们说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