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茶叶茶道茶具品茶品质修炼 |
分类: 我的生活观 |
茶叶初长成,什么时候采摘也是决定茶品质的关键,太早则味嫩,太迟则味缺,要采得恰到时节。就像人一样,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还是得遵循自然成长的规律,即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寄托于事后弥补。何况,有些事情,事后也弥补不了,就像等到茶叶老去,再去采摘,还能鲜嫩吗?有时候,想想对小女的教育,不管是学习也好,习惯的培养也罢,还是得在适当的时候开展。虽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但我不能等到五六十岁再开始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三岁看老,等到年龄渐长,再来培养习惯,是否也如茶叶老去一样错过最佳时机?
制成了茶,一流也好,三流也罢,都要有人懂它,识它。好的原材料,上好的制茶技艺,制成了高品质的茶叶,如若碰上茶盲,也是徒劳空叹息。尤其是对于新品种,尚不具知名度者,若以价钱论价值,更有可能沉入寂静,寥寥无声。有或许,劣质茶叶,碰上茶迷糊者,人云亦云,不辨真伪,不明优劣,频频点头,交口称赞。好茶,须得遇上识茶之人,才能散发茶韵,品出茶香。常言道,事得贵人相助,贵人,关键时刻,你的努力,你的付出,还得需要天时、地理、人和,需要贵人相助。有人,须臾即有机会垂青于他,有人,穷其一生,也无人赏识。但即使如此,时刻准备好才能抓住机会,否则,机会来了,两手空空,脑中空空,怎么抓也抓不住。于茶如此,于人何尝不如此呢?
恰到好处的水温,增一份太烫,减一份太温,注入杯中,看茶叶翻腾舞,品茶中甘苦。泡茶,茶具必不可少,不同的茶具,泡出不同的茶叶。每一种茶叶,都有适合自身的茶具。选择对的,无疑可以为茶叶提质。就像人的一生,成长与生活环境有莫大的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茶叶不同,滋味有别;不同的品质,滋味各异。有的清香,有的醇厚,有的甘甜,有的苦涩。正因为生长地不同、制作技艺不同,泡茶工具不同,冲泡时间不同,才造成了千差万别的茶滋味。什么是好茶?我不得而知,我也未尝过。有人说,耐泡的茶就是好茶,但于我而言,那怕只喝到一口让人回味的茶,我就称它为好茶。有人说,名贵品种就是好茶,但我认为贵那是因为稀,但稀缺却不一定对味。茶于我而言,只喝对的,不喝贵的。有的茶,只喝一口,品过一次,却记忆犹新,终生难忘。有的茶,却让人感觉如梗在喉,急欲弃之,必吐之为快。人的一生何其短暂,百岁老人已是难得。有的人,如同清新顺溜之茶,让人不由自主被吸引;有的人,如同充斥着茶梗尘屑之茶,让人拒之而后快;有的人,虽短暂,却让人怀念终生;有的人,虽寿长,却让人谩骂唾弃。
好茶也好,劣茶也罢,都会由最初的翻腾不息而慢慢沉入杯底,趋于平静,这是结局。加水,冲泡,再加水,再冲泡,茶味必越减越弱,其终点必须会因味道全丧失而遭受抛弃。只是有的茶让人回味难忘,有的让人目渐淡忘,有人让人立马抗拒。有人说,十岁时,出身有别;二十岁时,学业有别;三十岁时,事业有别;四十岁时,家庭有别。但再往后走,会怎么样呢?六十岁时,位高位低都一样;七十岁时,是男是女都一样;九十百把来岁,活着死着都一样。再往后走,又会怎样?有人虽活着却无人念及,有人虽死了却让人怀念。
努力了,哪怕只是极其短暂地看到曝光,也好过终日乌云遮目,因为,它曾见到日出刹那的炫丽夺目。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折腾,不妄为,因为,最终的结果都是趋于平静。
人生啊,何异于这一杯茶!
于茶,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我的家乡产茶,童年的记忆中,便是挎着竹编织成的小筐,早起赶赴茶场采茶。只是,事过境迁,往日满山遍野、一望无际的茶山全部都荒芜了,童年忘记中的茶场永远都将不复存在了。站在昔日曾无比熟悉的地方,却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