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点儿思考来学习
(2012-08-11 22:34:07)
标签:
老子战国笔记古文 |
分类: 妞的成长记录 |
不知不觉中,杜读书慢慢地养成了写笔记的习惯。笔记的质量,在我看来是其次,主要的是在写的过程中思考了。凭心而论,这思考的方式还很稚嫩,思考的内容还很肤浅,但只要孩子是带着思考来学习,我就为之而欣慰,为之而欢呼雀跃了。
学习《老子》有一段时间了,古文的学习还是亲子阅读方式为主。起初,完全是由我带读,然后再逐一解释,或举例,或讨论。后来,逐渐地转化为杜先进行自学,自学包括查字典弄明白字的读音,然后根据后面相关的注解理解原文意思,如果可能,再举例说明。自学后,再由我和杜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起初杜朗读这些内容时,真是磕磕碰碰,犹如人在崎岖山路前行一般。坚持学习下来,这情况还是有了改善,有些字词看得多了,脸熟了,也就知道大体意思,知道怎么朗读才是正确的。
杜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章都会写笔记,先抄写原文,或长或短,有的甚至就是一句话。对于笔记,我不强求孩子必须有多深的理解,有多么独特的思维,只要能坚持做,我就觉得很值得鼓励。再则,对于《老子》这些书籍,不是仅凭借阅读能理解的,读懂它,必须在生活中摸爬棍打后,在不断地经历挫折后,不断地解决问题,与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接触后,历经时间的考验,才能悟道。读懂它,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如我,也许一生都读不懂。
在杜的笔记中,有些是赞成老子的想法,有的则是疑惑不解,有时还会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对此,我从未要求她与原书保持一致,年龄稍小,理解不全;时代不同,理解有别。
比如,第三章有如下内容:“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杜在笔记这样写道:“人有志气,有坚强的意志力,应该是件值得提倡的做法,没有志气,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每天可能就会无所事事,浪费时间。要让聪明的人发挥智慧,发挥他们的才能,如果人人都无为,那么社会也不会进步。”
比如,在第八章的学习笔记中,杜这样写道:“就像水一样,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低洼地方,才能保持充盈。要与善良的人做朋友,要守信用。”
再比如,在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杜写道:“我们的努力,还是为了过上比从前要好的生活,如果仅仅以温饱为标准,那么我们努力到底为了什么呢?只要不是追求浪费的生活,适当地享受生活还是可以的。”
不仅是对《老子》开始写笔记,读其它的书籍,也慢慢养成了笔不离手的习惯。读书时,会习惯性地拿一只铅笔,突然有了某种方面的理解,也会在书的空白部分稍作记录。如果是特别感兴趣的书籍,也会作作笔记。但不是每本书都如此,我也不强求,我自己都做不到每篇必写读后感。
杜读书时,像这样的小笔记做得很多,喜欢的书籍则每章节都会有记录。对孩子所做的笔记,我就一个简单的想法,只要思考了,坚持了,我都是予以赞扬,让她自由地展开思维,虽然这思维显得很稚嫩。但思考了,比不思考要好;只要思考了,就会越来越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