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发表了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健康有四大基石,它们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并指出,做到这四点,便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使人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这一理论为众多专家所认同。见过很多长寿老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差异很大:有的老人一生素食,有的却偏爱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有喜欢抽烟的,也有爱好饮酒的,还有不喜欢运动的,都占有一定比例。这些乍一看与健康的四大基石有悖,为什么这样的老人会长寿呢?
带着这样一个疑问,笔者对近百名长寿老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以及资料收集比对和分析,发现长寿老人共同的特点----起居有常、心态平衡。大部分老人都能在生活面前知足常乐、心胸开阔、平和淡定、心无杂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心没肺。有的老人几乎已经达到禅悟的水平;有的老人则是精神生活比较简单;也有战争年代过来的老同志,意志坚强、豁达,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事可以将他们摧毁。可见四大基石对人健康的影响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心态平衡是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石,是四大基石的核心。这也是本书从调整和改善心态入手的原因。
之所以从心态养生入手,还有一个原因。身边有几个退休时间不长的同事,才60多岁却相继离世,这给了我很深刻的启示。出现一个也许是偶然,出现两个也只是个别现象,让人痛心的是我身边不断发生和出现这种悲剧,这就很值得深思了。
有一个护士长,退休前身体很好,刚退休半年,就查出了乳腺癌,两年不到就匆匆离世。后来了解到,她的大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长期住在家里,没有正式工作,二女儿年纪轻轻却跟了一个有妇之夫。她在家里看不惯,经常生闷气。甚至出门看到别人小声说话,就以为是说自己家的事呢,每天都郁郁寡欢,精神紧张。还有一个主任医师,性格豪爽,不拘小节。退休之后每天帮助离婚的大女儿照顾孩子,还要照顾因脑淤血引起偏瘫的老伴。长期的心理失衡压着她,刚刚六十二三岁,就突发心肌梗死,没有任何征兆地离开了人间。
这些都映证了威廉·弗雷的一句话:“强忍着自己的眼泪,就等于慢性自杀”。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生活在这种环境,是这些人过早离世的重要原因。这些都跟心态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问问住院的老人,几乎家家都有难念的经,都有吐不完的苦水,都有许多让人生气着急的事情,这是得病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因。
富足的生活、健康的运动方式、合理的饮食都是外因,心理平衡才是内因。我们学过辩证法都知道,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心态易变,也最难掌控和把握,需要人们用一生的时间去修炼。喜怒哀乐,人之常情,难免都要经历,如何像孩童一样只是将它作为一个事件,等下一个事件开始了,就彻底地关闭那扇情绪之门是一门艺术,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本书从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结合笔者多年感悟,就如何调整心态,达到心身健康与读者共同探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