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教育我的原创 |
侄女结婚,家里门庭若市,大家眉花眼笑。
陪伴新娘出嫁的伴娘与来迎亲的新郎、伴郎们相遇,齐刷刷的向我这个老师问好。不是桃李成熟季节的“桃李”们让我在侄女大喜的日子喜上加喜,因为他们中一些人与我十年未曾谋面了。
十年前,我把读初中的侄女带在身边,他们有缘成了同班同学。十年后的今天,侄女清与同班的曦成了伉俪。这一天让身为伴娘、伴郎的同班同学们有缘再相聚,也给这喜庆的日子再添喜庆。
下午,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顺利被伴郎陪伴下的新郎迎娶。新郎的家在学校附近,我就顺便搭上其中的一辆婚车返校上班,车上身为伴娘、伴郎的几个学生就和我聊起了他们一起读书的那些事,你一言你一语。
“最怕、最讨厌老师拖课了。”在厦门工作的玲说。
“很讨厌其他老师挤占体育课、音乐课。”苏在福州工作,她也很不满意。
“晚饭刚吃完,还没等到晚自习时间,老师们就把我们集中到班上读书、考试,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为了迎考,敬业的老师们那时经常如此为之。
言语中,表现出她们对文体活动、自主时间、自由空间的渴望。
“读书是为你自己”。这是当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他们记忆犹新。他们说,直至走上工作岗位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却用了十年的时间,我想这也证明了教育是慢的过程。因为体悟深刻,他们经常也用它教育不谙世事的弟妹们,听到此言,很是欣慰。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这句话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影响更远。
对老师的评论,自然是学生毕业后时常提及的话题,闲聊中他们对大部分老师反应平常,但提及初二年时教他们英语的刘老师时。他们眼睛发光,十分激动,无比怀念地说“课堂上,她总是面带微笑,穿梭于讲台之下,同学之间,她,和蔼,亲切,随和……”十多年前的刘老师的形象,他们却能描述如此深刻、真切。
坐在副驾驶座的小白,是一个叫涛的学生,是车上唯独保持沉默的。他是那个时候班里,甚至是学校出了名的捣蛋鬼,叛逆、懒散、厌学、斗殴……经常被班主任郑老师批评教育的那一类“双差生”。坐在旁边的女生偷偷的告诉我,时至今日,他还怕班主任郑老师。
之所以沉默,也许那时没有让他有感动,值得怀念东西吧。
震耳欲聋的“噼里啪啦” 的鞭炮声打断了大家美好的回忆,原来到了新郎家了。
晚宴上,又偶遇刚走上工作时教过的学生,她已是八岁孩子的母亲,我对她印象全无。她说初二就辍学了,不知道哪一年入学,记不起班主任老师是谁,我在她提供的学生们给班主任的绰号中猜测班主任的姓名,才让回忆起她当年的班主任,其他教过她的老师那就更不记得了。但是,她却和我谈起了小学时的语文老师,神采飞扬。清晰的回忆语文老师经常把她和她的同学们拉到宿舍讲故事,聊生活;经常关心他们;经常和他们一起到野外郊游、野炊,一起玩游戏;她总是有慈母般的微笑、温柔……这样的影像在她心中应该保存至少二十年了吧。
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十二年里,在教过他的几十个教师中,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像灯一样在他(她)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我想他会记住的是美丽的微笑与爱。
热情、活力、谦和、真诚、关怀、温暖……这样一个富有亲和力的老师一定会更加受学生的欢迎。
蹲下身子,走近学生,直至走进学生,与学生心灵相融方能获取学生们永远的回忆,这种回忆是一种感激,更是一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