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鹏老师的公开课

(2023-03-16 15:03:18)

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问题  某工厂的仓库里堆放一批钢管(参见教材图6-1),共堆放了7层,试从上到下列出每层钢管的数量

 

教师出示引例,并提出问题

 

学生探究、解答.

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建立等差数列模型,进行探究、解答问题,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从上例中,我们得到一个数列,每层钢管数为

45678910.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练习一

抢答: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24681012…;

864024…;

30369

注意:求公差d一定要用后项减前项,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

 

2常数列

特别地,数列

3333333

也是等差数列,它的公差0.公差为0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项是a1,公差是d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ana1(n1)d

 

 

 

 

 

 

 

 

 

4通项公式的应用

根据这个通项公式,只要已知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an

事实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便可求出第四个.

1  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


2  等差数列5913,…的第多少项是401


练习二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练习三  

在等差数列{an}中:

1d =3(1) a7 = 8,求a1

2a1 = 12a6 = 27,求d

 

3  37之间插入一个数A,使3A7成等差数列A

 因为3A7成等差数列,所以

A3 = 7A2A = 3 + 7

解得A=5

 

 

5等差中项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b的等差中项.

 

6等差中项公式

如果A ab的等差中项,则

A = 2(a + b)

这就表明,两个数的等差中项就是它们的算术平均数.

 

7.一个结论

在等差数列a1a2a3an

a2 = 2(a1 + a3)

a3 = 2(a2 + a4)

……

   an = 2(an-1 + an+1)

……

这就是说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练习四

求下列各组数的等差中项:

1732136

22(49)42

 

4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3项是5,第8项是20,求它的第25项.

 因为a 3 = 5a 8 = 20,根据通项公式得

d = 20(3-1d = 5)

整理,得

a1+7d = 20(a1+2d = 5)

解此方程组,得a1 = 1d = 3

所以

a25 = 1+(251)×3 = 71.

强调:已知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an

 

练习五

1已知等差数列{an }中,a1 = 3an = 21d = 2n

2已知等差数列{an }中,a4 = 10a5 = 6a8 d

 

5  梯子的最高一级是33 cm,最低一级是89 cm,中间还有7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中间各级的宽度.


 

6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成等差数列.求证:它们的比是345

证明  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daa+d

根据勾股定理,得

(ad)2 + a2 =(a+d)2

解得a = 4d 

于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3d4d5d,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比是345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个数列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特征: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

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教师板书定义.

师:等差数列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谁能再举几个?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思考、抢答.

师:你能说出练习一中,各等差数列的公差吗?

学生说出各题的公差d

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师: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学生分组探究,填空,归纳总结通项公式

a2a1 + d

a3=     + d =       + d

= a1 +    d


……

an = a1 +    d

师: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已知    就可以确定下来?

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几个变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学生思考、说出已知、所求,代入通项公式.

强调:通项公式是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 an 

学生尝试解答后,师生共同板书解题过程.

仿照例1,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解答.

多媒体出示解题过程.

学生核对、订正.

 

教师强调解题过程要规范、严谨.

 

 

学生练习.

请学生在黑板上做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订正.

 

 

 

 

 

 

 


师:ab 之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 成等差数列.你能用ab 来表示A 

学生探究、回答.

教师订正学生的回答,给出等差中项的定义和公式.

师: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这个式子的含义吗?

师:在等差数列135791113中,每相邻的三项,满足等差中项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师:能将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等差数列中吗?

学生继续分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出结论.

 

 

 

 

 

 

 

 

 

学生做练习.

学生回答各题结果,统一订正答案.

 

 

 

教师出示例题.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引导:

1)例题给出了哪些量?如何用数列符号表示?

2例题中的所求量是什么?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学生思路,给出解题过程.

 

 

 

 

 

学生自主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请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后,师生共同订正.

 

 

教师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将题中的已知和未知转化为用数列符号表示.

 

 

 

 

学生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出示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步骤要规范、严谨,叙述要简明、完整.

 

 

 

 

教师出示例题,提示点拨:当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时,可将这三个数表示为

adaa+d

其中d 是公差.由于这样具有对称性,运算时往往容易化简.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分组探究

请学生在黑板上做题.

教师引导学生订正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步骤.

由特殊到一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出定义和公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通过例题,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由特殊到一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出定义和公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

 

 

 

 

 

 

 

 

 

 

 

 

 

 

通过两道直接套用公式的练习题,强化学生对中项公式的掌握.

 

 

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通过例题,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1.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2.  等差中项的定义和公式

3.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中项公式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P9P12,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答不完整没有关系,其它同学补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教材P17习题第126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拓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