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晓老师公开课教案

10.1
【教学目标】
1.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会利用两个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两个计数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定理的理解.最后通过对比实例,明确两个定理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导 入 |
看图1和图2,数一数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的计数问题蕴含着什么原理呢? |
引出两个计数原理. |
新 课
新 课
新 课
|
问题1
解
分类计数原理 N=m1+m2+…+mn 种不同的方法.
例1
解 N=15+18+7=40(种).
例2
解 N=9+11+10+9=39(种).
问题2
解
分步计数原理 N=m1×m2×…×mn 种不同的方法.
例3书架上层有不同的数学书15本,中层有不同的语文书18本,下层有不同的物理书7本.现从中取出数学、语文、物理书各一本,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解 利用分步计数原理得 N=15×18×7=1 890种 不同的取法. 例4 某农场要在4种不同类型的土地上,试验种植A,B,C,D这4种不同品种的小麦,要求每种土地上试种一种小麦,问有多少种不同的试验方案? 解 依据分步计数原理,可知有 4×3×2×1=24种 不同的试验方案.
例5 解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组成不同的3位数的个数共有 5×5×5=125 (个).
小结: 两个基本原理的共同点:都是研究“完成一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不同点:分类计数原理中,无论哪一类办法中的哪一种都能单独完成这件事;分步计数原理中,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不可缺少,需要完成所有的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
例6 (1) 由这3个班中任选1名三好学生,出席三好学生表彰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 由这3个班中各选1名三好学生,出席三好学生表彰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
|
师:问题1要完成一件什么事?完成这件事有多少类不同的办法?每类方法中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完成这件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师:例1中要完成一件什么事?完成这件事有多少类不同的办法?完成这件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用什么原理做?
学生自己分析例2的解题思路. 师:问题2中要完成一件什么事?由A地去C地有几个步骤?
第一步:由A地到B地,有
第二步:由B地到C地,有 完成这件事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分析,例3,例4,例5要完成一件什么事?分为几个步骤?每一步骤中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完成这件事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因为教材中没有排列组合的知识,教师要详细讲解例4. 例6让学生自己讲解思路,学会应用两个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
结合图示,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解题思路. 通过简单的问题1引出分类计数原理. 引导学生依据分类计数原理分析例1和例2,深化对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 结合图示,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解题思路. 通过问题2引出分步计数原理. 引导学生依据分步计数原理分析例3和例4,深化对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条理性. 对比例4与例5,明确题目中“是否允许重复”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例6,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个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
小 结 |
分类计数原理. 分步计数原理. 两个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
回顾各个例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题思路,学会用数学语言分析、解决问题. |
|
作 业 |
|
|
巩固两个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