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482A308对《学医七年》的观后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作者:赵海英
中医,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从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故事起,中医就注定了是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的发展历程也是非常的曲折的,从秦汉的起源到现在中医的黯然衰弱,这其中的辛酸历程,恐怕不是文字能单纯表达出来的吧。
中医走过了几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能在残酷的历史中存活下来是不易的,这里面包含了多少中医大师和中医学子的心血啊!可是现在,在21世纪的中西文化大交流下,中西医之间的碰撞也是异常的激烈。在面对西医治疗的见效快,方便快捷的优势下,中医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疗程长,中药苦,并不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因此,无论是医药世家还是民间中药,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中医的师承教育问题!
在民间自发的具有原始意义上的中医师徒传承模式,是中医学千百年来得以代代相传,并日益发展的主要传播方式。中医学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延绵不绝,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其中师徒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并不愿意去学习那些枯燥泛味、拗口难读的中医药方。以至于很多的中医药方后继无人,中医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绝后的历史挑战。之前,我阅读了陈腾飞的《学医七年》,文章说到作者学医过程中的所感所思,事无巨细,凡有感而发皆成文。学习中医的成长之路显得布满荆棘,因此师承教育对于中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中医师承教育的现状是能真正了解中医并且能够传授给予学生的中医大师越来越少了,现在中医的发展主要是依靠院校的形式来传播中医的文化,值得庆幸的是,今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工作,按照国家政策部署,自2010年确定7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011年到2012年确定18名老中医专家成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项目专家,同时加大力度完善培养人才体系,为培养卓越的中医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为努力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教育部关于“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