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398A251中医学之瑰宝——《伤寒论》——读《伤寒论选读》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说起《伤寒论》,自古就被人赞誉“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可谓是集成并发展我国医学文化的一颗璀璨之星。受父亲的影响,初读中医经方,了解疾病的传变发展规律,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的治则治法,将六经辨证与汗,吐,下,温,清,和,消,补八法锲合相接,建立并完善了中医的诊疗方法。在这本书中所记载的113方中,配伍严谨,功效卓继,不愧堪称为中医界的“方书之祖”。
治病求本,本于阴阳,凡是疾病的归因皆是由于阴阳的失调引起来的。病性之阴阳,病位之阴阳,依其属性确定其相应的治法。正治反治,依证而行。病有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无发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为故也。外感病初起分辨阴阳,主要以发热和恶寒来代表阴阳的两种不同属性,依据临床表现上进行辨证论治。另外辨别疾病的寒热真假也尤为重要,身大热,反欲得衣,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两句真真切切的反映出来病位与病性的本质。真寒者,寒在骨髓;假热者,热在皮肤肢体。针对于这两个症状,辨别真热假寒却显得尤为困难。
张仲景在六经传变辨证中引出来了阳明经、太阳经、少阴经等六个经脉的病变特点,方药加减灵活,配伍相需。桂枝汤治疗杂病自汗,其病机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便有了“病常自汗出”。营气在内,尚未直接受病,而卫气在外,失却固摄开阖之权,故常自汗。桂枝汤使患者复发其汗,卫气与营气协调,外邪自然不治自愈。然而治疗表证发汗,不可太轻亦不可太过。若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此时便不宜用桂枝汤,当用麻黄汤峻汗发散以防止邪气生变。在伤寒论原文中又对桂枝汤的禁忌从药性味和营卫多个方面分析示例。并且依据桂枝汤为主方,可由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加减,最长用的当属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刘鹏,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