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383A236读《捏小手 开小方 好孩子 身体棒》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我觉得何老师在本书中第二篇提到的“孩子常见外感疾病防治常识”中的“防”意义极大,“防”就是防未病,未病先防,小儿本属纯阳之体,脏腑娇嫩,极易感邪,既病则又变化多端,因此做好小儿的日常防护又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病从口入,讲卫生,勤洗手是预防疾病的第一步。其次,我们常说“要想小儿安,耐得三分饥与寒”,简单的说就是孩子要适当的冻一冻,晒一晒,这样应对天气骤变,孩子的机体才会积极的调动免疫系统,共抗外邪,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最后,就是调节小儿本身的脏腑功能,脾胃乃后天之本,居于中焦,得中焦者得健康,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具体怎么做呢?何老师给我们总结出了三条,口感既好又方便的中药代茶饮:有白萝卜煮冰糖水,金银花或菊花水,粥里面加一些健脾胃的药,像山药、人参、红豆、薏苡仁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食材,只要父母有心且用心,就可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作为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在本书第四篇“用中药巧治打鼾”一节中,我被文中提到的郑大夫对待疾病的态度深深打动。郑老师以为健康无小事,再小的疾病对于病人来说也是大病,因此愿意钻研,愿意下功夫,开出的药方疗效也都很好。这对医学生来说不仅仅只是一种医术上的激励,学问上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责任心的重要性,医者仁心所说的医德不只是狭义的对待病人的态度,还包括对待任一疾病的重视程度。比如说打鼾,我们很少和疾病联系在一起,但它很可能就是潜在疾病的征兆,作为医生我们不可以将机体表现出来的任何一个表象忽略,要对自己负责,对病人负责,要撑得起这身白大褂赋予我们的神圣职业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石会娟,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