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383A236读《捏小手 开小方 好孩子 身体棒》有感

(2016-09-27 17:05:43)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383A236读《捏小手 <wbr>开小方 <wbr>好孩子 <wbr>身体棒》有感

读《捏小手 开小方 好孩子 身体棒》有感

作者:石会娟
单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文章编号:Y383A236

    看到这本书我有些激动,这不就是我苦苦寻求的一本实用儿科小百科吗?迫不及待的捧读,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的在内心深处向何世祯老师肃然起敬。他不顾工作的繁琐,亲自拜访各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大夫,编纂整理出这本使用价值极高的书。这本书的问世对育有小儿的家庭来说是个福音,对临床大夫、医学生来说也是具有鞭策及指导意义的。其涉猎之广非我辈能企及,读这本书有种听老者敦敦教诲,醍醐灌顶的感觉。对于初为人父母,毫无育儿经验的人群来说,通读此书既能知晓小儿日常的预防保健工作,又能做到在疾病来临时掌握其正确的处理方法、护理常识,减去不必要的恐慌担忧,做到处乱不惊,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至于错过某些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留下终生的遗憾。

   “捏小手”正是对小儿推拿核心概念的精炼描述。做为一名医学生,对于“小儿推拿”我是情有独钟的,感觉它就是简、捷、廉、效的完美结合体,但由于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整,认识比较片面,所以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也比较局限。这本书极大地扩充了我对小儿推拿在日常应用领域的认识,比如何老师说孩子消化不好,肚子咕噜叫,就揉外劳宫。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哪位专家的经验效穴吧。就在我疑惑的时候,何老师给了一个提示:《捏小手 开小方 好孩子 身体棒》中有一句话:“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泄泻”。这个时候我在感慨,何老师技术太高明,懂不懂中医都可以做到让你无话可说。当然这个穴位有待于实际应用于临床,以鉴其效果。

我觉得何老师在本书中第二篇提到的“孩子常见外感疾病防治常识”中的“防”意义极大,“防”就是防未病,未病先防,小儿本属纯阳之体,脏腑娇嫩,极易感邪,既病则又变化多端,因此做好小儿的日常防护又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病从口入,讲卫生,勤洗手是预防疾病的第一步。其次,我们常说“要想小儿安,耐得三分饥与寒”,简单的说就是孩子要适当的冻一冻,晒一晒,这样应对天气骤变,孩子的机体才会积极的调动免疫系统,共抗外邪,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最后,就是调节小儿本身的脏腑功能,脾胃乃后天之本,居于中焦,得中焦者得健康,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具体怎么做呢?何老师给我们总结出了三条,口感既好又方便的中药代茶饮:有白萝卜煮冰糖水,金银花或菊花水,粥里面加一些健脾胃的药,像山药、人参、红豆、薏苡仁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食材,只要父母有心且用心,就可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作为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在本书第四篇“用中药巧治打鼾”一节中,我被文中提到的郑大夫对待疾病的态度深深打动。郑老师以为健康无小事,再小的疾病对于病人来说也是大病,因此愿意钻研,愿意下功夫,开出的药方疗效也都很好。这对医学生来说不仅仅只是一种医术上的激励,学问上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责任心的重要性,医者仁心所说的医德不只是狭义的对待病人的态度,还包括对待任一疾病的重视程度。比如说打鼾,我们很少和疾病联系在一起,但它很可能就是潜在疾病的征兆,作为医生我们不可以将机体表现出来的任何一个表象忽略,要对自己负责,对病人负责,要撑得起这身白大褂赋予我们的神圣职业感。

    通读本书,感慨颇多,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有心的人,用己之学,便利他人。这本书解开了我之前存在的许多疑惑,使我对常见小儿疾病的防治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这些常用的推拿手法及小方药将会使我受益匪浅,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其在生活中、工作中得到最大范围的普及,只为了解此知识的人越多,将来因为对孩子疾病不了解而悔恨的人就越少。

Y383A236读《捏小手 <wbr>开小方 <wbr>好孩子 <wbr>身体棒》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石会娟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