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382A235读《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小感

(2016-09-27 17:02:39)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382A235读《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小感

读《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小感

作者:孟祥蕾
单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文章编号:Y382A235

有幸能将读书感悟借此机会与读到此文字者分享,本人年幼学浅,不敢对圣人之作妄加造次,只是把个人浅薄领会与感触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得到热爱中医的有识之士指点。

首先,我从我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相遇故事开始跟大家大概谈谈我个人对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小感悟。想必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难经》(个人爱叫他们“黄难伤神”)在中医人中甚至爱好中医的人群中都家喻户晓,可我却除了教材一本书都没有,实感惭愧于是我到网络书店搜索打算购买,选到中医古书,迅速跳出来一本,什么书?猜对了!《伤寒杂病论》还写着“桂林古本”,心想古版一定很厉害,立即拍下,我就此拥有了《桂林古版伤寒杂病论》从此对医圣越发的崇拜了。

远古先贤们,将的自己经验与总结自然规律相结合推断总结而归纳出中医和中药的理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200多个配伍精当而且使用了接近两千年的方子,仍然熠熠生辉,每个方子的药物剂量配合也是精妙绝伦,医圣张仲景用他的必生所学著成此书,为后世留下无价的经验。没有古代医家们的著作后世无法将中医精髓领会完全。

《桂林古版伤寒杂病论》目录 之前有一篇整理说明,两篇序,一篇为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三月桂林左盛德序,一篇为作者自序,两篇序都深深地感动了我,看的我热泪盈眶。

“自序”中作者写下对于当时居世之士不好好学习医学去上治疗君主的病,下治疗百姓的病,中保护自己身体以延年益寿而去追逐荣华富贵与权势,企图做大官唯利是图直叹“哀呼!(引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可见作者是真正的大医情怀,值得我们学习;而后作者感怀着对亲人的“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的无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引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并且强调问诊看病要细心全面,谦卑严谨,不愧医圣之名。

“左序”中左盛德先生详尽介绍了其师(张仲景后人)张绍祖传予他的本书又传予他的学生罗哲初的经过,他提到他素来好学先后从师多人学习中医,手执宋本《伤寒论》张先生望其聪敏好学,将向来不示不外传的十六卷世传抄本《伤寒杂病论》予他。他提到的一处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此时张绍祖先生严肃的让他“速下拜”可见张绍祖爱惜爱好中医的人才的态度,于是左盛德当场拜师,可见得之仓促,而细细分析,中医祖传世家竟能当即收徒赠书,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大医博爱,定是看到被赠之人一定是博学善思品德高尚之人,作为后世的我们应该努力达到才是。而此序本是左盛德赠予罗哲初而作,他写道“罗生从习针灸历有年所,颇能好余之所好,余亦以所得者尽授之,余不负吾师,罗生亦不负余,罗生其志之,罗生其勉之” (引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左先生跟他的老师一样将毕生所学精华传授给学生,为后世培养高超医术的名医,传承了中医医圣世家的无私大爱,而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由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一九五六年为其子中医罗继寿献出。从此为后世学习研究《伤寒论》增加了中医理论基础,为提升治疗方法及能力等能贡献理论力量。罗生没有负他的老师。

桂林古本《伤寒论》较通行本多出三分之一,六气主客,伤暑脉证病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引自桂林古本伤寒论整理说明),有的方剂也不同,平脉法上下个人看完对中医整体观念有啦重新的认识,尤其对人与自然界相统一有啦深刻的认识;卷三 六气主客 伤寒例,杂病例。卷四 温病脉证并治。卷五 伤暑脉证并治, 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病脉证并治,伤风病脉证并治, 寒病脉证并治。 卷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卷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卷八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卷九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卷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卷十一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卷十二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卷十三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辨疟病脉证并治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卷十四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关节)病脉证并治 卷十五 辨瘀血吐鼻出血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卷十六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自卷三起拜读后由于学习尚浅读后感不敢妄言,只能说越看越觉得中医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愿今后研读深入后再有机会分享。

    读完《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后深感惭愧,不单单是学习中医资历浅薄理解尚不可达一定深度,而且觉得古人著书并能流传下来是多么得难能可贵,买书时我本以为我只是买一本书而已,可当时却不曾想过,这是多少辈人用了多少心血经历多少年多少困难,拥有多么大的博爱才为我们学习爱好中医的孩子留下这些千古奇作。可见我们中医前辈的大医精神与博学博爱,愿我们不负前人,也做个为中医事业不忘初衷而奉献的博爱大医。

Y382A235读《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小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孟祥蕾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