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364A218悬壶济世系苍生,妙手仁心传岐黄——《国医大师印象:第二届国医大师人物风采》读后感

(2016-09-27 14:10:19)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364A218悬壶济世系苍生,妙手仁心传岐黄——《国医大师印象:第二届国医大师人物风采》读后感

悬壶济世系苍生,妙手仁心传岐黄——《国医大师印象:第二届国医大师人物风采》读后感

作者:吴齐
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364A218

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个故事讲的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在很小的时候和一个算命先生的对话——‘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呢’‘我要当宰相’‘要是你当不了宰相呢’‘那我便要当一名医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若不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那我便要拯救万民于病痛之中’……小时候的范仲淹就有如此志向,后来果然成为流芳千古的名相。而我今天要说的《国医大师印象:第二届国医大师人物风采》中的郭诚杰郭老也是从小便立此志,所以现在成为人人称颂的良医。郭老不仅是医学界中一颗璀璨的巨擘,而且对于史学,文学,地理,哲学都有很高的造诣。我对郭老的认识是我在陕中附院实习期间与郭老的一次谈话开始。

当时我正在针灸科实习,恰逢郭老来针灸科视察,他亲切的微笑着与每位师生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如此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我十分震撼。懵懂的大学四年让我觉得国医大师们是高不可攀,是我们仰望的不可触及的存在,却在这一瞬间被郭老颠覆了。当他微笑的望着我问我的时候,我还沉浸在惊讶与紧张中,支支吾吾的与郭老交流谈着,平时那并不扎实的医学功底郭老尽收眼里,但他并没有丝毫责备的眼神,而是耐心的,亲切的点拨了我的错误与盲点。随后他向我们展示了丰厚的经典知识,《内经》 《难经》《本经》《伤寒论》等经典信手拈来,似在经典的海洋里闲庭信步,使在场的每一位汗颜。“中医经典是中华名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岐黄人的指南,我们中医人要将经典文献吃透,才能运用与临床更好的服务病人,不能舍本逐末,知今忘古啊”......临走时郭老笑眯眯的告诉我们,让我们多多探讨医学问题,没事可以常去和他交流。从那之后,我便紧紧的围绕在郭老左右,受他熏陶。

“世有愚者,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郭老已逾九十高龄,每天早晨六点准时起床读经典,看经方,研习医道,直叫我等后背无地自容。郭老身体力行,使我们明白了医道深如海洋,我们只触及到了一滴水而已,却还在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一知半解只能害人害己,做不得一名真正的岐黄人。要想学好中医,必须勤奋刻苦,不得丝毫马虎。回看当初出入医学院的理想,已经被纷乱繁杂的社会搅扰的支离破碎,在霓虹灯的照耀下,摇摇欲坠。有幸得遇郭老,他犹如深海航向灯,迷途引路人,将我的理想一步步编织,指引与我。为我做学问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郭老做学问从来一丝不苟,时常与其他大师,与我们后辈探讨临床病症。诊查疾病,专心致志,详细了解病状脉候,不误一丝一毫,处方用针,无点滴差错,临证不慌,对疑难杂症深思熟虑,从不轻率做结论。郭老对师生同事及亲朋好友,从来都是和蔼可亲,一视同仁,无亲疏之分,贫富之别。为我做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不得问起贵贱贫富……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意念芥蒂之心,是吾志也。”郭老用毕生来诠释了大医精诚。郭老学问之大,罕有人出其左右;医技之精,少有疾病能逃过其眼;医德之诚,三秦之地广为流传。老子说“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郭老用切实行动为我做人做事提供了财富。

郭老从事针灸治疗乳腺病的临床及机理研究6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制定的“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方案”是国家认可的标准方案。开创了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先河,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做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郭老作为中医针灸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代表性人物,被世人瞩目,为中国针灸申遗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国医大师国老,陕中医的骄傲,三秦人的自豪。国之大器是良相,国之大幸乃良医。良相救天下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良医救劳苦大众于病痛折磨之中。李清照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讲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将这两句话送给郭老,以表示我对其深深的敬意。也将这两句话送给我自己,以此来激励我在岐黄路上越走越远,跟随郭老的脚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Y364A218悬壶济世系苍生,妙手仁心传岐黄——《国医大师印象:第二届国医大师人物风采》读后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吴齐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