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
公司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85
  • 关注人气:1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286A172青衿有念杏林入,鹤发无悔悬壶出——读《学医七年》有感

(2016-09-22 16:11:27)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286A172青衿有念杏林入,鹤发无悔悬壶出——读《学医七年》有感

青衿有念杏林入,鹤发无悔悬壶出——读《学医七年》有感

作者:郑丹如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286A172

用时三月,我终于读完北中医陈腾飞师兄所写《学医七年》一书,非书之篇幅过长,亦非我懒惰,才花如此多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然因读此书时不仅有相见恨晚之感,更有如获珍宝之惜,不想快速读完,而是细细品味,每到有感之处,必在旁边写下心得。

腾飞兄用生动流畅之手笔,以其自身读医七年之经历,展示其在求学及行医路上的点点滴滴,于医学道路上求索的我们,或许能从中得到更多关于医学本质和中医内涵的思考。对于写此书的初衷,师兄如此说道:“于自己,也许可以从中找回继续前进的动力;而对于那些正在漫漫学医路上求索的同学们,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丝慰藉。至少让他们知道,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自己走得并不孤单。”

是啊,年龄相近,部分爱好及经历相同使我读此书时多有共鸣之处,亦从中获得“如何走好学医之路”的思考。在书中,我不仅读到“爱中医,重经典,勤实践”的内涵,亦从师兄所走之路回望自己攀爬过的脚印,思考前方道路所可能带来之艰苦与惊喜,更加坚定我在学医路上的步伐。

一、爱中医

这是一种到骨子里的热爱。

正是因为对中医的热爱,才让师兄在这道上走得那么远。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即使是同样踏上学医之路,其前进之速度与激情因人而异。同样是高考后在家人的反对中报读中医,腾飞师兄写下《行医》一诗以明志,发出“但为尽心中华事,几度贫寒亦自如”的豪言,而我却在大一时几度后悔读医,大三时步伐慢了下来;同样没有医学背景,如同一张白纸般来到医学院校,我在自卑于己之起步慢时,师兄却是“想我学医七年,未尝有一日荒废学业,用力之勤,用思之精,为同侪所仰”;同样是在医学院校之培养模式下成长,我时常随大流吐槽学校之教育模式,却不曾想腾飞师兄也是在医学院校里成长,然因其热爱中医,自觉刻苦研读中医,敢于并且勤于实践,体悟为医道理,亦在医学路上走得很远。其热爱中医之程度,实值我学习。师兄每日必读中医经典,乃至于山上露营游玩,依旧手不释书,所谓“朝于斯,暮于斯,沉迷于斯,流连于斯”。

学医三年,从对中医抱着极大兴趣到如今更加坚定从医之步伐,期间有过彷徨,有过迷茫,而腾飞师兄之学医经历更是激励了我,保持对中医的热爱,才能“青衿有念杏林入,鹤发无悔悬壶出”。共勉,共勉!

二、重经典

研古渐深方悟细。

腾飞师兄很是注重经典,大一便开始阅读《内经》《伤寒论》等经典,且反复研读,至今仍在背诵经典,到后河露营依旧每日必背一段经文。且其阅读经典别有一番独特,读《内经》时,则在暑假“每天为《内经》条文选择相应的医案医括”;读《伤寒论》时,则“设法恢复场景,以使原文生动,并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日后如果遇到此种情况,则不怕一时生疏而乱了手脚”;读《金匮要略》时,则发出“当广开思路,不要以浅薄之心度古书之奥,更不要受限于现代医学之定论”之感慨。

大一暑假之时,我初次接触《内经》,那是我读的第一本经典,从此便爱上了它,因其经文读来很是顺口,所讲内容亦有趣。然收获并不多,其他经典却是难以坚持读下去。当读到“用心去思索着某些问题再去阅读古书,逐渐地体悟增多,常有拍案叫绝之时”时,当读到“既然早有但为尽心中中华事的豪言壮语,实在不应偷懒而省去读书学习的心得书写”时,我顿悟:思考与整理!每每感叹于师兄阅读之广之精,至此我方领悟,读经典非走马观花之泛读,这样易因经文深奥难懂而降低阅读兴趣,而是勤于思考,带着问题阅读,同时烂笔头,多做笔记,多做整理。

三、勤实践

临证日久始知难。

书中共载医案三十余则,有详细分享治病过程及所思所感,亦有简略记之。从第一个在老师全程指导下治疗的病人,到先处方再请老师指导治疗,再到在家乡独立行医,腾飞师兄敢于且勤于实践,既在实践中体现了一个学子对家乡的热爱和回馈,亦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渐渐体悟“临证日久始知难”,更于理论上充实自己。

学医当如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中之验方,不用岂知其如何之验法?辨证论治之重要性,不临床实践怎知误治之要害?回想我的第一个病人——母亲,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终日呃逆,嗳气,因当时大一下乡刚学会艾灸,便予艾灸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却不料灸三天后母亲感觉有气顶着膈,呼吸不畅,吓得我急忙带她到医院检查,从此便不敢再乱用灸法,亦不敢提给家人治病。《学医七年》一书所载医案,有成功,亦有失败,并非每个病人都有奇效。师兄用其实践之经验告诉我:学医总须实践,没有把握则请教老师,疗效不好则认真反思,不能因为一朝失败而怯于临证。读此书时刚好在见习,我便认真思考病人处方,再请老师指导,因此多获成功之病案和治疗之经验,增强了自信心,亦更加坚定了从医之步伐。

中医讲究“悟”,然悟从哪里来?乃从思考中得,思考中静读书籍,寻找自己的理解,临证上体会,方得悟。爱中医、重经典、勤实践,在思考与实践中体悟中医内涵,体悟为医之道理,立志做一名明医,此乃腾飞师兄学医之路给我带来的思考

Y286A172青衿有念杏林入,鹤发无悔悬壶出——读《学医七年》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郑丹如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