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254A159悟学之道——读《学医七年》有感

(2016-09-22 14:44:35)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254A159悟学之道——读《学医七年》有感

悟学之道——读《学医七年》有感

作者:陈佳林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254A159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了《学医七年》这本书,深深地被书名所吸引,因此在闲暇之余翻阅了此书,通读此书发现此书叙述的是作者自己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的学医路以及临床经验。读完此书之后,收获颇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从作者的所叙之中领悟到学习之道,而这学习之道正是从作者学医之道所折射出来的。

兴趣是学习之道的第一步

记得很小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会告诫我们做事要就着自己兴趣的来,特别是学习,也经常会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说法。但是何为兴趣?我觉得可以简单地用两个词来解释,一个词叫欲望,一个词叫热爱。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把兴趣这个词解释出来了,那就是:对事物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感和热爱感。正如该书的作者一样,他作为一名优秀的理科生,但是由于难以掩饰自己内心对文科的热爱,并且不顾及家人的反对,果断报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正是因为作者有着自己兴趣,才会如此的“固执”,也正是因为有了当初的那种“固执”才会有现在的成就。由此可见,兴趣与最终的成就是存在着一定关系的,同时兴趣是学习前提条件,只有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加以学习,才会有一股动力,一直支撑着我们向前。

主动是学习之道的第二步

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兴趣之后,就可以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那便是主动。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一点在作者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当作者得知了自己被录取之后,就买来了三本中医的书,此时别人还沉浸在高考之后的欢乐时光中,他就已经开始主动接触自己所要学的东西;除此之外,作者还经常提前阅读一些中医经典以及提前学习一些重要的课程。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还和作者身上还有很大,我们身边的人很多都是出于这种状况:课前不预习,课中不注意听讲,课后不及时复习,考前突击一下,考后什么都忘记。                                 我觉得这种学习态度不可取,我们不求能够达到作者那么主动的程度,但是只求在学习时能够怀着一种主动的态度去学习,而不是怀着一种反抗且消极的态度去学习。

勤奋刻苦是学习之道的第三步

作者时常提前阅读中医经典,当遇到不懂的地方,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找资料,且不断回顾自己所学的知识,达到不断强化的作用。这不仅是主动的体现,更是一种勤奋刻苦的体现。这种发自内心的勤奋刻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做到勤学刻苦,方能博学多知,之后方可见识深渊。

多思多问是学习之道的第四步

这一点在作者的学医历程中,随时可见。如,当作者在见习时,发现了见习老师说得和书上说的以及在平时课堂上有矛盾时,就会自己先思考然后再提问,以达到当场解决疑问的地步。作者的这种做法是很值得鼓励的。众所周知,不管是在读书的学习之中还是在学习做事之中,都是会遇到很多问题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会碍于面子等原因,不好意思咨询他人,也有很多人是不带着思考去学习的,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就像《论语》中所说的那样“学而不思则罔”。另外,问题是越积越多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问题多到都不知道先问哪个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多思多问。

学以致用是学习之道的第五步

学以致用也是学的最关键一步。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运用而学习。这是该书作者身上的又一个亮点,也是造就了他有如今成就的重要原因。如作者在生活中遇到病人时能够胆大心细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理,对病人后期的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平时很多人都无法做到学以致用这种程度;很多人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似乎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考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考试只是一种检测手段,并不能把分数和能力完全等同起来。以考试为学习的目标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学一科忘一科,考完一科忘科的现象,那么这样下去,等到毕业之时,我们和一张白纸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学习过程中,应该像作者一样,尽量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在生活上,这样不仅记得牢固,而且还能解决“记不住”的问题,同时也基本上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所在。

    学习之道时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都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而且学习之道会因个人的差异而不同,但是很多都是大同小异,以上几点是通读此书后,在作者身上所挖掘到,其中重中之重的要数学以致用,因为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所在。

Y254A159悟学之道——读《学医七年》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陈佳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