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249A15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黄煌经方沙龙·第六期》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第一次知道经方这个词是从我的选修课老师张亮亮那里得知的。张亮亮老师师从于黄煌教授,也是学经方出身的,因此在课堂上也不可避免地向我们宣传经方的知识。我也因此知道了黄煌这号人物,也慢慢地开始接触经方这方面的知识。我从黄煌经方沙龙开始了解经方,慢慢知道经方到底是研究什么东西的,但真正的经方的精髓却不是我一言能以蔽之的。一是限于我目前有限的知识储备,二是限于还未能真正进入临床体系中实践经方的魅力,故以下的言论仅仅是我对经方体质辨证深入浅出的概括并兼与我的一些粗浅见解。
从黄煌经方的系列沙龙来看,黄煌教授的学术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方为本,二是辨明方证药证,三是强调体质辨证。黄煌教授把药证-症候群-体质密切联系起来,以药物命名症候群,命名体质,形成了一个直观实用的理法方药体系。
黄煌教授在临床使用经方形成了“方-证-人”的三角理论体系,把方药人三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更由此引申出了药-人相应,方-人相应的临床理论思路。黄煌教授在<我的药人方人说>中提到,某些药物及方剂与特定的体质有着相对应的关系,因此便以药物名和方剂名来命名体质,也由此形成了药人和方人的概念。经方医学强调体质辨证,不同的体质是产生证型的基础。所以以体质为本,症候为标。因此要辨明症候和疾病的走向,就要辨明白体质是为何物。体质辨对了,这个方子也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辨别体质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呢?体型、肤色、脉象、腹证、舌象、好发症状即症候群,根据这些方面的特点,辨别出体质类型,到底是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半夏体质还是黄芪体质等等。黄煌教授把符合这些体质的人群称为这类药的药人。药人,就是适合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经过更多的临床实验研究,黄煌教授还在药人的基础上形成了“方人”的概念。所谓“方人”,即是对本方有效而且适合长期服用此方的体质类型。每一类药物对应的体质包括一组类方的症候群,所以还可以细分为具体方子对应的体质,这就是黄煌教授的方人体质了。比如桂枝体质有温经汤、炙甘草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等;柴胡体质有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黄煌教授与我们现在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体质学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中基中对体质的论述更多的是基于中医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的理论学说,运用阴阳分类的方法把人体的体质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阴质,偏阳质,因此基于此在经方沙龙第六期中兰洪喜先生与网友Lgdaz对经方的体质论的辩论有着非常大的分歧。Lgdaz认为黄煌的体质论是在完全漠视阴阳五行学说,是完全脱离了五行阴阳学说的根本。在这一点上,我同兰洪喜先生一样是完全不认同这位Lgdaz先生的说法的。黄煌教授的体质论是基于“方-证-人”的理论指导,是基于疾病谱和症候群,并结合药物,方剂等知识所提炼出来的独属于临床使用的有效辨证,是基于那些看得见的症状和摸得着的药物结合出来的理论,是有别于中医学传统的体质论,是有效并且安全使用中药的基础,而非完全是阴阳五行所能解释得通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黄煌教授的体质论并不属于体质人类学的范畴,而是一种应用中药及配方的技术。故而从传统的体质论来界定黄煌的体质论是行不通的。但是此种体质论是否完全漠视气血阴阳学说的呢?我看未必,中医学是互通的,不存在完全对立的说法,即使是派别有所不同,但其最根本的东西还是不变的,只是我们所侧重的点不同罢了。因此,何苦要将中医的传统理论生搬硬套到经方的体质学说当中。我们做不到也不能将临床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个用最传统的理论来解释它。这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应当是它的疗效,是它的知其然,而不是它的知其所以然。这也是经方医学的一大特色,疗效永远比解释重要!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张杨蓉,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