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248A153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读《内经选读》有感

(2016-09-22 14:19:31)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248A153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读《内经选读》有感

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读《内经选读》有感

作者:江艳琴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248A153

脾是受情志因素影响最大的脏器之一,脾主情感的内在转变,具有调节稳定情绪的作用,可以保证正常的生理情感活动,这是“ 中土之枢 ”脾在情感活动中调衡作用的体现。情志变化可致脾胃病,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脏腑气血、精神情志密切相关,强调“形神合一”,突出精神活动是人类正常的生理现象。

《素问·宣明五气》云:“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灵枢·本神》亦云:“…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 ”脾藏意,意是意识、回忆或未成定见的思维,意是五神之一。其与神、魂、魄不同,它虽根于先天,但主要产生于后天。《灵枢·本神》曰:“… …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 ”意产生于后天,能否产生意还取决于由心神支配下思维活动的内部因素,其内因虽与先天禀赋有关,但后天脾胃化生气血的充养更为重要。故《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而气血的充足及运行正常与否,与脾胃的功能是休戚相关的,脾胃健运,则气血充盛,脾藏意的功能活动也就正常。

七情内伤,直接影响相应的脏腑,使脏腑的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种种疾病发生。恰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思则气结最易伤脾,怒则气上伤肝,而肝病最先传脾土。如思伤脾,思虑劳神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情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等症;思虑过度,思则气结,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阻滞,则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腹胀等症,进而聚湿生痰而变生它病。脾气不足,运化失健,则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纳少。水湿不化,流注肠中,则大便塘薄。脾虚则藏意主思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则不能主持情感的内在枢转,日久导致思则气结,郁于体内,各脏腑功能损伤,全身不适。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肌体失养,则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脾虚失运,水湿浸淫肌表,则面色眺白,浮肿。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中气下陷,则久泄久痢,脱肛。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脾不统血则出现便血、尿血、齿蛆等症。脾虚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影响胃的受纳与降浊,出现暖气、恶心呕吐、院腹胀痛等症。

脾虚易患上抑郁症。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胃痞、泄泻、便秘等范畴,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并伴有兴趣减低、主动性下降等精神运动迟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综合征)多数患者有不思饮食、暴饮暴食、大便时干时溏、脘腹胀满、消瘦、疲乏无力、失眠等症状。

    脾胃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脾胃病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俱等情志内伤的病史。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如此可使气血流畅,神志调和,滋养神气,舒畅胸怀,增强药物的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其次要学会倾诉,在感到不安和焦虑时,找亲朋挚友倾诉心中郁闷,及时宣泄不良情绪,使身心得以安宁。然后,加强运动。运动是其应答形式之一, 与四肢运动密切相关, 这是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在神志方面的表现。最后要积极采用以情胜情的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悲胜怒”。巴甫洛夫的皮层一内脏相关学说及坎农(can-non)的心理生理学说都证实: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抑制消化功能,影响食欲,而快乐、欢喜、高兴时则促进胃蠕动,增进食欲。保持身心健康是养生的第一要务,养好脾胃,掌控情志,青春常伴。

Y248A153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读《内经选读》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江艳琴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